摘 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医护理特色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CFS的病因机制、辨证分型、中西医治疗在CFS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以期为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在临床上的灵活运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特色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疲劳综合征,慢性;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n Characteristic TCM Therapy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ZHAO Shihan BAO Yue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涉及多系统症状的慢性、复杂性疾病,以轻度疲劳、睡眠障碍、运动不耐受且伴有疼痛,休息后不缓解等为主要表现[1]。CFS的全球患病率高达0.89%[1],日本、英国等国家的CFS患病率均超过了2%[2]。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得以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益增多。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3]。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因CFS与“长新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的一系列长期影响)症状相似而得到进一步关注[4]。相关统计显示,超过半数的CFS患者失业居家,只有19%的患者勉强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5]。目前,CFS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6]。而中医特色疗法在改善患者疲劳乏力、认知情绪障碍等方面效果显著,加之其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近年在CFS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7]。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中医护理特色疗法治疗CFS的病因机制、辨证分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实践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1 CFS的病因机制
CFS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CFS主要与病毒感染、心理社会应激、家族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生活方式不规律等有关[8]。从中医角度而言,CFS属于“虚劳”范畴。作息不规律、起居失常、违反自然界的阴阳规律等均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长期的紧张焦虑可使肝失疏泄、情志不畅,进而使人易感疲劳;饮食不节会伤及脾胃,使经络失于濡养,进而可致头晕倦怠[9]。此外,疲劳过度和个人体质因素也会导致CFS的发生。孙曼索等[10]从中医扶阳思想出发认为,CFS患者多因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缺乏休息导致过劳而伤及元气,少阴肾火衰微。心主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阳气弱者则更易情志伤神。过度疲劳可使元气亏虚,情志所伤可致肝郁气滞。一旦人体气机失调,筋脉失于濡养,则会表现出疲乏疼痛、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症状。
2 CFS的治疗
2.1 CFS的一般治疗
目前,尚缺乏能够彻底治疗CFS的药物[11]。西医多以对症药物干预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炎及抗病毒类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免疫调节剂等[12]。相关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多局限于对症状的短期缓解,且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难以避免。除药物治疗外,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行为治疗也被证实可有效缓解CFS患者压力,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12]。因CFS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症状,故其长期缓解率及远期疗效得到更多关注。有研究[13]发现,西医药物治疗组CFS患者的疲劳程度、随访的远期复发率均高于中医综合治疗组。
2.2 CFS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中医一般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采用中医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对CFS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力求标本兼治。①辨证分型。不同中医流派对于CFS的辨证分型有所不同。有研究者认为,如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多为气血亏虚型;胸胁胀痛、排泄不爽多为肝气郁滞或肝郁脾虚型;腹部胀满、肢端沉重并伴有咳嗽咳痰则多为痰湿蕴阻型;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多为肝肾阴虚型;形寒肢冷、腰腹冷痛多为脾肾阳虚型[14]。而彭敏等[15]研究发现,CFS患者多虚实夹杂、虚症为主;病变部位多分布在脾、肝、肾、心,临床上以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及脾胃气虚这5种证型较为多见。袁婉丽等[16]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脾虚湿阻”这一证型。王池凤等[17]研究发现,CFS患者以肝郁脾虚型为多,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补气健脾为宜。②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特色疗法又称为中医适宜技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等特点[18]。常见的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艾灸、火罐、推拿、按摩、刮痧、中药熏蒸、中药浸泡、穴位敷贴等。相关疗法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有较好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患者依从性良好[19],且适合在家庭、社区内推广[20]。
3 中医特色疗法在CFS患者中的应用
3.1 平衡火罐
①疗法简介。平衡火罐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为目的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21],是在传统拔罐基础上演化出的一种以闪、揉、走、抖、留等手法相结合的拔罐模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以各种良性刺激使大脑形成网络信息,通过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使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22]。国内多项研究[23,24,25]均发现,平衡火罐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疲劳程度,有效缓解其疲劳、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②具体实施。平衡火罐治疗CFS多选择在督脉和膀胱经上进行闪罐和走罐,在背部两侧进行抖罐,选取疲劳穴、双乳腺穴处进行留罐,时间一般为3~5 min。督脉为“阳脉之海”,调理人体之阳气;膀胱经为所含腧穴最多的一条经络,调节经气盈亏[26]。疲劳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可以调节神经、脏腑,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双乳腺穴位于肩胛冈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处,可调理乳房气血,使体内激素分泌正常,缓解患者疲劳症状[22]。
3.2 耳穴贴压
①疗法简介。耳穴贴压又称为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部相应穴位,通过按压刺激产生酸麻胀痛感,使体内阴阳得以平衡,脏腑功能得以调和[27]。《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即全身经络汇集于耳,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28]。耳穴贴压可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缓解疲劳症状,在治疗CFS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张迎迎等[29]研究结果显示,耳穴贴压对于CFS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高达94.29%。孙志强等[30]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耳穴贴压组患者较认知干预组患者的整体症状得分及疲劳程度更低、睡眠质量更高。②具体实施。临床多选取心、肝、脾、肾4穴,外加内分泌、交感、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进行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穴按压20下。心穴可以养血安神,肝穴可以疏肝理气,脾穴可以益气健脾,肾穴可以温补肾阳,内分泌穴可以良好地调节机体内分泌,交感、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均可以起到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30]。
3.3艾灸疗法
(1)疗法简介。艾灸是指将艾绒点燃后在经络和腧穴上烧灼,利用其温热效应来升发阳气、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10]。艾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式。直接灸包括艾炷灸、麦粒灸、膏肓灸等;间接灸包括隔物灸、隔药饼灸、扶阳灸、长蛇灸等[31]。较多研究[32,33]发现,艾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其临床症状与疲劳程度。林玉芳等[34]研究发现,隔姜灸可有效改善CFS患者的疲劳及抑郁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陈伟银等[35]研究认为,扶阳火灸缓解CFS的效果较温和灸更佳。(2)具体实施。艾灸治疗CFS时常选择脾俞、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等作为施灸穴位,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作为作用经络。脾俞、肾俞可升气补血,使机体得以濡养;关元、气海亦可固本培元,使体力回升;足三里可调补脾胃,补虚旺阳。任脉作为“阴脉之海”,可使机体内阴经气血充盈;足太阳膀胱经为所含腧穴最多的一条脉络,可平衡阴阳,调理全身气机[36]。具体施灸时长因不同艾灸形式及中介物而有所不同。
3.4 刮痧疗法
刮痧是指借助器械工具反复刮拭体表皮肤直至出现斑点,通过刺激腧穴疏通经络,使体内邪气驱逐于外,达到活血通络、提升免疫功能的目的[37]。丁维等[38]研究发现,接受刮痧疗法的CFS患者,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疲劳症状缓解有效率高达93.3%。另有研究者[39]采用背俞功能带联合头部刮痧治疗CFS,取得了较好疗效。其中,背俞功能带主要包括督脉、夹脊穴、膀胱经,头部刮痧则以百会穴为中心进行,30 d为1个疗程。
3.5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主要指将中药碾碎成糊状或制成不同剂型后直接贴敷在相应腧穴上,发挥药效的同时刺激腧穴,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的作用[40]。韩雪等[41]选取患者的神阙穴进行穴位贴敷,有效降低了其疲劳得分。陈兴华等[42]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可使CFS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λ的含量升高,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等功效。兰春燕等[43]研究认为,在脾俞、肾俞、膈俞、足三里等处进行穴位贴敷可以活血通络、健脾固肾、缓解患者疲乏无力症状,其治疗CFS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调补饮组。
3.6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相关研究表明,腹部推拿[44]、敷脐疗法[45]、五行音乐疗法[46]、(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47]、腕踝针治疗[48]、穴位埋线[49]等中医治疗均可有效改善CFS患者症状。且头针、腹针、埋线等针刺治疗配合中药汤剂(据患者证型针对性加减)均有缓解CFS患者疲劳、失眠等症状的效果[17]。此外,蒙医银针疗法[50]、岭南无痛蜂针疗法[51]、督灸[52]、整合针灸[53]以及化湿-补气-养阴阶梯疗法[54]等均在CFS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关治疗通过补气活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等,提升人体正气、抗击邪气入侵,进而起到减轻患者疼痛及疲劳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提升免疫力等功效。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相关症状的长期存在等,CFS患者数量有增加趋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55]中提到,要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推广平台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56]中也指出,要积极开展中医特色专科护理,促进中医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如何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在CFS治疗中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全民健康,值得每一位中医护理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目前,以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的随机对照研究多数样本量较小,且存在一定偏倚风险。同时,中医护理特色疗法中某一具体技术长期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远期预后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客观的临床数据及高质量文献报道。这也提示我们,中医特色疗法在CFS患者中的相关应用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及探索空间。
[1] VYAS J, MUIRHEAD N, SINGH R, et al. Impact of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E/CFS)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ME/CFS and their partners and family members:an online cross-sectional survey[J].BMJ Open,2022,12(5):e058128.
[2] 陈美玲,周青.中草药有效组分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概述[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100-104.
[3] 张智君.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特征与临床诊断[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229-232.
[4] MCCARTHY M J, et al.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in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implications for the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J]. Brain Behav Immun Heal,2022,20:100412.
[5] 李诺,杨添淞,冯楚文,等.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22,28(6):1144-1149.
[6] 张兆晖,李立华.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新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1,16(6):991-995.
[7] 马菲,张建宾,马永利,等.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20,29(5):73-76.
[8] 王玉琳,马帅,李俊辰,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代病因病机研究及针灸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9,41(8):1266-1270.
[9] 仇璐娜.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21):48-50.
[10] 孙曼索,谭奇纹.基于扶阳思想运用灸法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探析[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2):94-95.
[11] 马帅.头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0.
[12] 赵彩霞.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5):60-64.
[13] 杨永和.中医内外综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8-49.
[14] 郭威威,王利.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施护[J].全科护理,2015,13(27):2737-2738.
[15] 彭敏,马宏博,司国民.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及证素特点的文献评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6):691-693.
[16] 袁婉丽,康明祥,吴智惠,等.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5):515-517.
[17] 王池凤,林新云,华珍娣.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学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9):7-9.
[18] 邹新花,郭净,吴清李.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8,17(4):31-34.
[19] 戴丽丽,沈红芳,吴彩霞.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患者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232-233.
[20] 李子贇,佟旭,李海玉.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实践及发展优势[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9):1433-1436.
[21] 杨引弟.平衡火罐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80,183.
[22] 张维维.平衡火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2):186-188.
[23] 史亚琼,施燕辉.平衡火罐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护理观察[C].//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五:医药与健康.昆明: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8:217-221.
[24] 胡彩华,欧阳庆宜.平衡火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35-936.
[25] 曲甜甜,秦洋,佟玲.平衡火罐疗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护理应用[J].光明中医,2018,33(16):2441-2442.
[26] 姚斐,赵毅,蒋诗超,等.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论依据[J].中国针灸,2015,35(3):295-298.
[27] 王宁,马淑丽.耳穴贴压干预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20(3):228-232.
[28] 刘芳,饶子龙.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5):18-22.
[29] 张迎迎,王欢,孙巧平.中药药浴结合耳穴压豆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7):21-22.
[30] 孙志强,肖德龙,龙苏兰,等.耳穴贴压联合中医按摩在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6):123-125.
[31] 徐小珊,马伟,董成林,等.不同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209-212.
[32] 孙元.针刺加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150-152,172.
[33] 王苗苗,马淑丽,杨莉霞,等.艾灸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2(1):19-23.
[34] 林玉芳,诸剑芳,陈益丹,等.隔姜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0,40(8):816-820.
[35] 陈伟银,曹细香,李瑞莉,等.扶阳火艾灸干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4):34-36.
[36] 陈唯依,肖鑫冉,王丽莉,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艾灸疗法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4):41-47.
[37] 李成田,吕杭州.刮痧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8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4):427-428.
[38] 丁维,冯国湘.中药配合刮痧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7):1293-1296.
[39] 宫妍,郭春风,王东梅.背俞功能带联合头部刮痧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1,27(4):108-111.
[40] 陈兴华,汪洋,张丽美,等.六味地黄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952-1954.
[41] 韩雪,刘文华,陈怡.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8):1435-1437.
[42] 陈兴华,张丽美,蔡海琼,等.四逆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6):5-8.
[43] 兰春燕,杨逸淦,莫全毅,等.调补饮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74-2676.
[44] 冯伟.腹推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5):166-168.
[45] 张越林.敷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0,9(1):14.
[46] 王苗苗,马淑丽,杨莉霞,等.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2):4072-4075.
[47] 方志聪,李绚.黄芪注射液五脏俞穴位注射对CFS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4):154,156.
[48] 魏超博.腕踝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82例[J].光明中医,2015,30(7):1471-1472.
[49] 米婧,惠建荣,李彬锋,等.穴位埋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7):1019-1022.
[50] 曹都比力格.蒙医银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3):39-40.
[51] 崔威,成永明,马锦欢,等.浅谈成永明主任运用岭南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27-30.
[52] 刘静,李媛,黄霞,等.督灸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14):1162-1164.
[53] 李仲贤,符文彬,张嘉谕,等.整合针灸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1084-1089.
[54] 武永利,马晓秀,杨磊,等.化湿-补气-养阴阶梯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11):1894-1898.
[55] 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J].江苏中医药,2022,54(5):1-9.
[56]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