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4-12
  • 阅读量1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实施全脑DSA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7例,实施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保证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神经介入术;不良反应;


当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临床上将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药物和外科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存在个体性差异。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神经介入术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效果确切,且其属于微创术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2,3]。为进一步提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0~77岁,平均(66.3±4.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9 h,平均(4.9±0.6)h;疾病类型:腔隙性梗死5例,后循环卒中8例,部分前循环卒中11例,完全前循环卒中13例。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62~79岁,平均(67.1±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1 h,平均(5.2±0.8)h;疾病类型:腔隙性梗死4例,后循环卒中7例,部分前循环卒中10例,完全前循环卒中1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者;(2)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24 h;(3)临床资料完整者;(4)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多发性脑梗死者;(2)依从性或认知状态较差者;(3)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脑DSA检查,行局部麻醉于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85F动脉鞘,给予5 000 U肝素,经导丝置入猪尾造影管至主动脉弓,根据造影结果确定主动脉弓的血管走向和开口位置;完成上述操作后分别退出导管和导丝,置入5F椎动脉造影管至主动脉弓血管开口位置行开口造影。造影剂参数:颈动脉和非超选椎动脉8 m L,超选椎动脉6 m L,主动脉弓25 m L。灌注速度:颈动脉和非超选椎动脉6 m L/s,超选椎动脉4 m L/s,主动脉弓15 m L/s。由≥2名医师进行阅片。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对血管狭窄腔进行评估,狭窄率>69%为重度狭窄;狭窄率30%~69%为中度狭窄;狭窄率<30%为轻度狭窄。对照组实施全脑DSA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16068)100 mg/次,1次/d。口服氯吡格雷(生产厂家: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H20180074)75 mg/次,1次/d。试验组采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 d,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行局部麻醉,给予5 000 U肝素,借助引导图将导引导管置入靶血管,然后将微导丝通过狭窄病变区域。患者若为颈内动脉起始部位病变,经导丝向颈内动脉置入保护伞,并借助微导丝将球囊置入狭窄区进行扩张,扩张后复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状况,如果未见异常情况,则送入支架。若患者为颈内动脉中远段病变,首先借助微导丝置入球囊作缓慢扩张,完成操作后复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状况,未见异常状况后,根据狭窄情况选择对应的支架,以保证狭窄区被支架所覆盖。完成上述操作后,于正侧位下行DSA造影,观察患者的颅内动脉情况、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操作完成后,将动脉鞘拔出,并做常规止血处理。术后行药物治疗,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两组均持续用药3 d。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1个月,根据全脑DSA检查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a.显效:血管残余狭窄<30%,且血流达到3级;b.有效:狭窄区较治疗前改善>50%;c.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分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15~30分为中度缺损,<15分为轻度缺损。(3)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下血肿、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同时疾病进展较快,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安全[4,5]。全脑DSA是临床新兴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借助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脑血管形态及循环时间等参数指标,如果患者存在动脉狭窄的情况,能够客观显示出狭窄的程度和具体位置,为后期治疗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6,7]。

神经介入术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相对于药物治疗或静脉溶栓,神经介入术确定动脉狭窄位置的精准度更高,同时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在减轻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较好,也反映了神经介入术的治疗优势。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原因为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能够帮助医师更加精确地掌握患者的动脉狭窄位置和程度,进而提升血管再通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潜在的凶险性较高,因此治疗方案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也是评价其临床价值的核心指标。本次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告存在一定差异[10]。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对患者神经元的损伤,治疗精确性较高,因此安全性相对于药物方案较好。结果上的差异考虑与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总数较少有关。此外,试验组患者未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病例,也能够反映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具有理想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保证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海欣,王文志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 18(2):83-88.

[2]王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台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46-49.

[3]付华文,李光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16(6):178-182.

[4]卓晓琴.《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出版: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0): 1086.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 ,49(3):192-202.

[6]大顺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保健文汇.2020(26):153-154.

[7]李金生,门永忠郭兴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4):56-58.

[8]朱晨霞,金仲伟.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6(12):121-123.

[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 ,55(6):565-580.

[10]刘炜张换立,高超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 ,37(3):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