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老年医学论文范文,老年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84例老年患者孤立性眩晕的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分析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27次
  • 评分4
  • 60
  • 0

毕茂芳 李美英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 目的 利用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观察老年孤立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情况,比较不同孤立性眩晕的老年患者脑血管结构。方法 选择临床症状为孤立性眩晕的老年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血管结构以及血管狭窄部位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4例老年孤立性眩晕患者中前循环血管共发现单侧狭窄动脉45例,双侧狭窄动脉67例;后循环血管共发现单侧狭窄动脉76例,双侧狭窄动脉29例。结论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发现老年患者孤立性眩晕,后循环血管狭窄比例较前循环血管狭窄比例高,提示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紧密相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脑血管狭窄

[中图分类号] R741.0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064-02

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患者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1]。眩晕是神经科门诊及急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多认为眩晕是后循环血管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斑块形成、动脉硬化、供血不足[2]。该院对老年患者孤立性眩晕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观察,研究分析孤立性眩晕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的供血不足。通过对该院2013年1—7月间收治的患者84例临床分析发现,孤立性眩晕患者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几率较高,说明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紧密相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收治的临床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且行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MRA)检查的患者84例。其中男36例,女48 例,年龄60~83岁,平均(71.12±11.12)岁。并存症:高血压病81例,糖尿病24例,糖耐量减低14例,高脂血症31例。既往脑梗死22例,神经症4例,脑外伤 1例,甲亢2例,干燥综合征2例,脑膜瘤1例,恶性胸腺瘤1例,冠心病3例,心律失常3例。伴随症状:视物旋转46例,自身旋转5例,呕吐27例,出汗6例,头痛9例,耳鸣6例,多虑、睡眠障碍4例,另有伴随颈部酸胀、眼胀、双手麻木。住院后检头颅MRI新发脑梗死15例,其中后循环梗死9例,前循环6例。另脑膜瘤2例。其他检查异常:肺功能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1例,ENA多项阳性1例,HOLTER:窦缓1例,肺CT:实变、渗出或多发结节各1例,中耳乳突炎1例。全部患者经抗栓、降脂,活血化瘀治疗,另抗焦虑治疗2例。经治疗好转46例,缓解37例,1例未好转。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②以头晕为主要或唯一症状,伴或不伴视物旋转、呕吐,无复视、耳鸣、面部麻木、肢体麻木或活动障碍、共济失调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③发作性或持续性头晕,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周不等;④神经系统无新出现的阳性体征[3];⑤颅脑CT除外脑出血;⑥入院后接受头颅MRI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

1.3研究方法

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询问患者的头晕症状特点、病程、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48 h内完成血糖、血脂、颅脑CT检查,住院期间完成患者未行头颅MRI或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

1.4检查参数及图像重建方法

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 TMR扫描仪进行临床检查。MRI采用横断面T1WI,T:WI和冠状面T2WI。T1WI用SE序列(TR 450 ms,TE 14 ms),T2WI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 4 000 ms,TE 92 ms)或反转恢复序列(TR 4 970 ms,TE 59 ms)。3D CE—MRA检查采用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lash[4]),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mol/kg,注射流率3 mL/s,行增强前后动脉期、静脉期3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约10 s。图像减影后至Sgi工作站用3DVirtuos软件三维重建[5]。

1.5血管形态评定标准

①正常;②狭窄;③单侧狭窄;④单侧严重狭窄>50%;⑤闭塞;⑥双侧狭窄;⑦动脉瘤;⑧血管变异: 交通前段缺如、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开窗、胚胎大脑后动脉、单侧瘤样扩张等[6]。

2结果

2.1前循环血管

共发现单侧狭窄动脉45例,双侧狭窄动脉67例,见表1。

2.2后循环血管

共发现单侧狭窄动脉76例,双侧狭窄动脉29例,见表2。

3讨论

随着磁共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3D CE-MRA得以迅速发展,因其无创、简便、诊断准确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在临床血管成像中应用价值越来越大[7]。

3D CE—MRA通过静脉注入少量顺磁性造影剂,利用造影剂在血管内短暂高浓度状态形成明显缩短血液T1驰豫时间现象,配合快速梯度回波MR扫描技术的短TR效应,有效地抑制周围背景组织的信号,形成血管信号明显增高而周围静态组织信号明显受抑制的强烈对比成像效果[8]。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形成类似X线片效果,通过多角度投影进行多部位立体显示血管图像,可早期发现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该研究中对84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的患者行3D CE-MRA检查发现,患者后循环血管单侧狭窄动脉为76例(90.5%),明显高于前循环血管单侧狭窄动脉的45例(53.6%),提示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血管缺血紧密相关,对孤立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凤兰,陈淑华.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2):1462-1463.

[2]郭永平.老年颈性眩晕的CT及X线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99,101.

[3]蔡玉兵.反复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8):1189-1191.

[4]郭庆新.颈性眩晕的X线特点[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72-373.

[5]赵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诊内科疾病78例病因分析[J].交通医学,2012,26(3):247-248.

[6]孙胜,姚猛.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交感神经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2(9):1817-1819.

[7]刘迎梅.青年、中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49-51.

[8]缪伟,胡春平,黄迟.中枢性眩晕126例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5):321-324.

(收稿日期: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