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老年脑梗死失语症并发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回顾1例老年脑梗死失语症并发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诊疗经过。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缺血性肠病时病因复杂,合并失语不能诉说腹痛症状时易延误诊疗,威胁生命。此类患者更需早期识别,部分新兴的生物学指标可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失语;缺血性肠病;早期识别;
急性缺血性肠病具有起病急,早期无特异性表现,病死率高等特点。脑卒中并发缺血性肠病案例国内报告较少,卒中后失语并发缺血性肠病国内未有报告。国外报告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失语患者合并不明原因痛苦,无法定位疼痛部位,针对脑梗死予静脉溶栓过程中出现躁动加剧、低血压和新发腹胀,促使患者行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并发现了肠系膜下动脉近端闭塞,最终患者因溶栓治疗改善了脑梗死失语症状,同时使肠道缺血及时得以再灌注,避免了肠道早期发生严重损伤,从而幸免了外科干预[1]。2012年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1例脑梗死失语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预后不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79岁,因“右侧肢体活动困难伴言语不能、吞咽困难28 d”于2012年7月23日经门诊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意识不清,无肢体抽搐,小便间断失禁,大便秘结,夜间睡眠较差,情绪稳定,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未规律监测及服药;有消化性溃疡病史10余年,2006年因胃穿孔行手术修补;近半年来有3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19次/min,血压160/70 mm Hg。意识清楚,精神可,平车推入病房,发育正常,体型偏瘦,被动体位,查体欠配合。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主动脉波动感强,未触及搏动性包块。肠鸣音3次/min,腹主动脉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利手,言语理解欠佳,表达不能,认知功能检查不配合,洼田饮水试验5级,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右侧上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0级。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右肱二头肌腱反射活跃,右膝反射未引出。Brunnstrom分期:右上肢Ⅱ期,右手Ⅰ期,右下肢Ⅱ期。右手功能评定为废用手。右侧上下肢感觉检查不配合。床上翻身、坐卧转移需完全辅助。不能独坐、独站,Berg平衡评定:0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15分。6月26日外院头颅核磁:(1)左侧颞叶脑梗死;(2)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3)动脉硬化性脑病。入院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右侧偏瘫、言语交流障碍及吞咽障碍)、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消化性溃疡、胃穿孔修补术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言语测评:失语商(AQ)为27.0,失语类型为Broca失语,给予鼻饲营养液,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运动、言语、吞咽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康复训练。7月26日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管壁增厚伴多发斑块形成,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50%~69%的狭窄,继续抗血小板治疗;心电图示:Ⅲ、av F异常Q波,进一步完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 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正常,心脏彩超:室间隔不均匀增厚,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双室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为77.6%,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继续上述治疗方案。入院后大便可自解,1周内大便1次/2 d,1周后大便1次/d,为成型软便,入院12 d后(8月4-7日)间断腹泻,稀便,伴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少,查便潜血、便培养及便球杆比均阴性,予止泻及利复兴预防感染处理后好转。入院22 d后(8月14-17日)再出现腹泻,伴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少,腹部查体发现腹主动脉搏动较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两次便潜血均阳性,便培养阴性,8月17日腹部大血管彩超示:腹主动脉管壁增厚伴多发斑块形成(多发不规则强回声斑块),腹主动脉近髂动脉处狭窄(约>50%的狭窄),考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予加用调节肠道菌群及抑酸治疗,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8月20日复查便潜血仍阳性,将氯吡格雷减量。8月24日早晨排便1次,为黄色稍稀便,16:00许无明显诱因下血压升高,达180/80 mm Hg,予降压处理,并急查血常规、生化六项,18:00出现腹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肠鸣音减弱及心率增快等,化验回报白细胞升高、低钾与低钠,考虑电解质紊乱、麻痹性肠梗阻可能性大,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肛管排气、补钾补钠与抗感染等处理,20:00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予护胃治疗,23:00腹胀无缓解,内科会诊考虑急腹症,继续禁食、护胃、补钾与抗感染等处理,外科会诊建议进一步查腹部立位平片及CT平扫,结果回报:(1)未见膈下游离气体;(2)腹腔内肠管明显扩张积气,见多处液气平面;(3)可见肝内外胆管积气,诊断考虑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告知家属病情严重、予止血、抑酸治疗。8月25日0:40腹部皮肤稍发紫,四肢末端凉,予巴曲酶肌注止血,6:30出现意识模糊,腹胀无缓解,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液呈咖啡样,血压下降,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4.77×109/L,中性粒细胞相对值93.44%,红细胞2.59×1012/L,血红蛋白87 g/L,红细胞压积28.4%;血气分析:p H为7.165,Pa CO2为32.9 mm Hg,Pa O2为71mm Hg,HCO3-为11.9mmol/L;生化:Na+为112mmol/L,K+为3.8 mmol/L;NT-pro BNP为1 904 pg/m L;凝血:PT为27.8 s,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9,予止血、抑酸、纠正代酸及补钠补钾等处理,8:00请上级医师查看患者:意识清楚,呼之能应,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腹主动脉搏动消失、血管杂音消失,肋骨下缘至腹股沟平面皮肤出现青紫花斑,左侧股动脉搏动较右侧弱,考虑缺血性肠病可能性大,并引发上消化道出血、代谢性酸中毒、失血性贫血以及出现严重低钠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9:00患者意识模糊,心率加快,血压测不出,予下病危、多巴胺升压、毛花苷C控制心率。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死亡,再次与家属充分交代病情后,家属表示不进行有创抢救,继续在我科按现有条件进行药物救治。12:50患者昏睡,呼之略有回应,腹部膨隆,腹壁皮肤发绀,肠鸣音消失,心率减慢,血压不稳定,予调整多巴胺泵速。13:20患者呼吸频促,呈叹气样呼吸,指脉氧明显下降,予尼可刹米静脉滴注改善呼吸。13:35-15:00患者生命体征:心率39~76次/min,呼吸21~43次/min,血压0~105/0~51 mm Hg,指脉氧66%~94%,因患者无尿,予托拉塞米静脉推注。15:05心脏监测示心率、呼吸、血压、指脉氧均骤降为0,予胸外按压、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及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处理,患者心跳、呼吸无恢复,心电图呈直线,颈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15:20宣布临床死亡。尊重家属意见未行尸检。
讨论
本例患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胃穿孔病史,病情迅速进展的24 h内,首先表现为血压升高,继之出现腹胀,并迅速出现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体检发现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肠鸣音减弱,完善化验,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肛管排气、补钾补钠及抗感染等处理,及时请内、外科会诊并完善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穿孔,考虑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继续上述处理,并予下病重、止血及抑酸治疗;病情进一步进展,出现严重酸碱平衡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贫血,出现腹主动脉搏动消失、血管杂音消失、肋骨下缘至腹股沟平面皮肤出现青紫花斑,进一步发生休克、多脏器衰竭,最后死亡。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该患者临床诊断考虑急性缺血性肠病。国内学者报告,脑血管疾病史、便血、腹胀及肠梗阻均是缺血性肠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脑梗死病史和并发休克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AMI有非闭塞性和闭塞性两种类型,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进一步细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本例患者病因较复杂:(1)患者脑梗死偏瘫致活动量明显下降,早期有间断腹泻表现,易致血液高凝状态,可能发生静脉血栓。(2)患者早期反复便潜血阳性,考虑患者处于脑梗死恢复期,将氯吡格雷减量,可能引发动脉血栓发生概率增加。(3)患者间断腹泻,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引发肠道缺血。(4)患者腹主动脉存在多发斑块及狭窄,在情绪紧张或身体压力一过性增加时可能导致斑块破裂,诱发途径可能包括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心率和血压导致斑块破裂,或增加凝血和血小板活性,加重破裂斑块的血栓形成反应[5,6]。(5)应激导致血管痉挛。Clen L[1]报告中患者同时发生了左侧大脑中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栓塞,引发了患者急性脑梗死失语及痛苦、低血压、心动过速等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表现,而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缺血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阵发性心房颤动等病史,同时房颤未抗凝治疗,笔者考虑其多处栓塞最可能原因为房颤所致。而本例患者无明确房颤病史,入院心电图未见明确心律失常。
主诉与查体不符的剧烈腹痛是AMI早期的经典表现。该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1)患者因脑梗死失语,不能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症状,对临床诊断尤其早期识别造成困难;(2)缺血性肠病是急、重症,具有起病急,早期症状隐匿,诊断十分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3)该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症,同时患者既往有消化道溃疡、胃穿孔病史,对主要疾病的诊断造成干扰;(4)该患者迅速出现腹膜炎表现,预示着肠坏死可能已发生;(5)该患者出血和缺血同时发生,给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患者高龄、全身情况差、耐受能力低,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从该病例可得到如下经验和启示:对于失语和(或)认知障碍等早期难于从主诉获得腹痛信息的患者,若存在高龄、大血管病变、高血压及脑梗死等危险因素,出现反复腹泻、呕吐、便潜血阳性或血便等非特异性表现时,需警惕可能为缺血性肠病早期肠道激惹表现;若体检发现腹部膨隆、压痛、肠鸣音减退或消失,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要高度怀疑考虑缺血性肠病可能,但此时可能错失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对于存在因失语和(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医务人员难以获得腹痛信息,即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若存在危险因素,也需高度警惕缺血性肠病,尽早完善腹部增强CT或CTA检查以了解肠系膜血管有无充盈缺损,明确血管有无狭窄、栓塞、夹层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等,必要时可行DSA检查并及时干预。
急性肠系膜缺血在临床上病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诊断被延误,如果能在肠道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之前早期诊断,将会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肠道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可引发组织缺氧、氧化应激、细菌移位及继发感染等。AMI患者常见高乳酸血症、D-二聚体升高及降钙素原升高等,但不具有特异性,且降钙素原升高时间较晚,而一些新兴的生物学指标如氧化应激指标缺血修饰白蛋白、肠道细胞损伤标志物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肌肉蛋白等,可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联合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指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7,8]。
[1] Chen L.Ainscough C, Sayed M,et al.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ischaemic bowel and ischaemic stroke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J].BMJ Case Rep,2018,11(1):1-3.
[2]钟春荣,符传艺张捷君,等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0, 48(8):977-978,985.
[3]付婷婷,翁丽媚,王炳元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21-25.
[4]戴晶,姜宏金红旭,等.2020年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10).763-773.
[5] Mitteman M,Mostofsky E. Physical,psychological and chemical trigger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preventive strategies[J].Circulation,2011,124(3).346-354.
[6]陆福林应激性血管痉挛[J]陕西新医药, 1973(5):18-22.
[7]孙玄,李琳业.血清生物学指标在急性肠系膜缺血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1 ,24(3):372-375.
[8]骆来明缺血性肠病微生态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当代医学,2022,28(5):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