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梗阻性胆管疾病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RCP诊断治疗,分析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结果:56例患者经过ERCP诊断,确诊为胆总管结石42例,胆总管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管肿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1例,壶腹癌3例。手术后与病理结果对比,疾病确诊准确52例,准确率达92.9%;疾病的治疗采用经内镜下治疗,其中48例接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8例接受放置内引流管治疗。56例患者经过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穿孔等事件发生。有10例发生乳头少量渗血,经过处理后停止出血。结论:ERCP诊断胆总管外形,可以对胆管疾病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较高;以此用于梗阻性胆管疾病的准确诊断,并实施有效治疗。
关键词:ERCP 梗阻性胆管疾病 诊断 治疗价值
梗阻性胆道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对疾病的诊断多根据影像学诊断,经腹B超、CT等诊断用于胆管梗阻类疾病的诊断难度较大[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过多年进展和完善,用于胆管、胰腺等类疾病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且可以用于临床治疗。经内镜ERCP是经内镜下再经由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将对比剂注入其中,逆行观察显示其结果,对于患者的胰胆管造影情况进行判断[2]。ERCP已成为胰胆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临床最早是用于儿童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研究,将之用于临床治疗胰胆管疾病,起到了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结果得出后,实施胰胆管引流术和括约肌切开术、支架植入等治疗措施,可以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3]。本文对ERCP用于梗阻性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进行讨论,以此为临床ERCP技术的开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梗阻性胆管疾病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48.2±3.6)岁;均合并不同程度黄疸、发热、腹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等症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妇女;(2)精神障碍;(3)不能配合研究。
方法:56例患者均接受ERCP诊疗,准备好十二指肠镜、高频电仪、造影管、导丝弓形切开、机械碎石器、取石网篮和气囊、内支架等。诊断前,为患者肌注麻药,经数字胃肠机下监测完成ERCP检查操作,分析胆管病变的性质,找出患者梗阻性胆管疾病产生的原因,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或碎石操作等,有些患者需要放置内引流支架。
观察指标:分析56例病例的检查结果和并发症处理情况,对于术后意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56例患者检查结果分析:56例患者经过ERCP诊断,确诊胆总管结石42例,胆总管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管肿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1例,壶腹癌3例。
56例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手术后与病理结果对比,疾病确诊准确52例,准确率达92.9%。
56例患者治疗情况分析:选择经内镜下治疗,其中48例接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8例接受放置内引流管治疗。
56例患者并发症和处理情况分析:56例病患经过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穿孔等事件发生。有10例发生乳头少量渗血,经过处理后停止出血。其中有3例发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1例发生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诊断结束1~3 d内,患者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
讨论
ERCP最早诞生在1968年,到1974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已广泛用于临床,而ERCP单纯诊断技术已进展成胰胆管疾病的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比较,ERCP可以直观对疾病进行诊断,不仅对患者身体会造成创伤,而且诊断后恢复较快,诊断时间较短,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广泛用于临床[4]。ERCP经过30多年发展,用于胰胆疾病诊断治疗,经过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效性,也开辟了胰胆疾病微创治疗模式。
ERCP在临床诊疗时由于梗阻性胆管疾病病因复杂,包括胆管结石、恶性肿瘤、胆道系统狭窄等疾病发病原因,将ERCP用于临床诊疗,能直接对胰胆管实施造影术,观察胰胆管形态,对管腔和周围是否受压,是否有扩张情况,管道的充盈情况,管道是否有缺损或狭窄等变化进行详细观察。ERCP用于胆管肿瘤、结石、畸形等情况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诊断时还要同时收集标本,经过病理结果确诊疾病类型[5]。
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症临床治疗时常用技术是传统开腹手术,实施取石治疗。术后还要为患者留置胆道T管引流管,持续至少2周,不仅增加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ERCP作为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技术已越来越成熟。本文56例病患接受ERCP诊断治疗,诊断结果显示,确诊胆总管结石42例,胆总管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管肿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1例,壶腹癌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疾病确诊准确52例,准确率达92.9%。
经过多年技术发展,通过较小微创方法治疗,已成为各大医院胆道胰腺疾病主流技术,胆总管结石是主要适应证。胆囊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使用单一治疗技术具有局限性,将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双镜微创治疗用于复杂胆道结石可以取得更理想的疗效。ERCP微创手术治疗能减小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如果在选择双镜联合治疗时,要先接受ERCP治疗,再接受LC治疗。胆管癌和胰头癌是致梗阻疾病发病原因,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治性治疗仅为20%,大多患者要接受姑息性减黄治疗[7]。经内镜下ERCP治疗,可以经过梗阻区留置引流管,使胆汁可以排泄至十二指肠,实现引流、减黄的治疗目标。治疗后,患者很快可以恢复正常的进食,当支架堵塞时,经ERCP内镜下操作,可以反复换管操作,而且造价低,减黄后再实施根治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帮助患者减少风险,保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安全。
ERCP用于狭窄性乳头炎治疗是极佳技术手段,与传统技术相比,ERCP能诊断并治疗,此病患者临床表现出胆总管下端圆钝、平整,经过动态观察可以发现胆管造影剂存在排泄不畅,大多存在轻度的扩张,经X线观察发现胆管内造影剂可以顺畅排至十二指肠,而患者的胆总管形状可以恢复到流畅和自然的状态,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各种症状也可以消失。经过B超观察只能确定胆管系统断面,不能全面精确显示胆管形态特征,诊断准确率受到影响。CT诊出率高于B超,费用高,ERCP检查诊断准确率在90%左右,还能随时留置引流管,可以长期缓解梗阻情况,为后面治疗打好基础。
恶性梗阻性胆管疾病容易引起肝内或肝外胆道狭窄,多接受手术、胆管引流术等治疗方案。及时处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ERCP用于恶性梗阻性胆管疾病,可以放置胆管内支架治疗,解决胆管梗阻问题,保证胆管安全。随访发现,大多患者在ERCP治疗时配合胆管内支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儿童和青少年ERCP可以对胆管结石、胰腺炎、胆漏等应用,而且适用于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慢性胆管炎等疾病。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消化道在发育阶段,胃肠管壁薄,而且操作空间小,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出血或穿孔,所以,操作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经验,力度要轻柔而准确,对镜身的旋转、进出和拉直,都要保证操作动作准确,才能保证治疗安全。作为有创检查,逐步减少了ERCP诊断性的应用,也成为发展趋势。对胆总管囊肿使用RRCP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可以精确观察到患者胆管扩张大小、部位和形状,从而确定胰胆管是否存在连接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ERCP的技术和临床诊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技术也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增加临床实验,在不同领域呈现出更多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彩明.ERCP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40-42.
[2]曲君成,于洪波.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对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72-73.
[3]翁明哲,翁昊,陶怡菁,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小儿胰胆管汇合异常中的诊疗作用(附74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20,25(6):468-472.
[4]覃冬林,欧琴,覃馨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肝硬化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7-10.
[5]韩宏喜,潘龙飞,付楠,等.PTCD与ERCP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老年患者炎症反应的对比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4):482-486.
[6]许保,陈正义,林松挺,等.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5):3218-3221.
[7]冯树杰.覆膜支架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效果研究[D].遵义:遵义医科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