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学实验论文范文,医学实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09
  • 阅读量4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先为其行CT血管成像(CTA),对有血管狭窄需要介入治疗者再行DSA检查,观察患者介入治疗中DSA的应用效果。结果: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显示,致病类型中占比最多的是大脑动脉狭窄,占比为52.24%(P<0.05)。治疗后,患者的面积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程度均较低于治疗前,病变长度、最小直径均长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采取DSA,能够改善面积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最小直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甚至会有意识或运动方面的障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增多,脑血管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一旦患上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此病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更多的医务人员投身于该病的研究,期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控制患者的病情[2]。本研究中,我院对选取的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1.23±4.55)岁。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CT血管成像(CTA),用高压注射器、19G注射针头,通过肘静脉注射对比剂50 m L,注速4 m L/s。经注射延迟10~22 s扫描,按照小剂量选择延迟扫描时间。螺距0.875 mm,层厚1.3 mm,重建间隔0.6 mm,扫描时间10~13 s。扫描时自颅底至半卵圆中心水平。

对于存在血管狭窄的需要介入治疗者继续行DSA。用德国生产的双C臂血管造影系统进行检查,重新处理三维图像时用Leonardo图像处理工作站开展。检查时,在患者的升主动脉放置5F猪尾导管,用高压注射器注进对比剂,将注射速度控制为20 m L/s。注射总量设置为40 m L,对最高压力的保护限制设为700 psi,用延时注射方式对延时时间进行设置,将其定为1 s。选择头颅正位,采集患者脑部图像时将采集速度设置为6帧/s,直到静脉窦期清晰呈现后停止,依据DSA灌注图像选择脑实质期,对窗宽、窗位等进行科学调整。因患者脑部对应血管走行较为复杂,在DSA检查期间借助正侧位图像采集,容易受组织重叠影响,难以清晰将目标血管真实结构与形态呈现出来,为取得某特定区域血管清晰图像,可科学采用DSA系统图像采集投影规律、特点,旋转C臂到合适角度,保持X线光束与特定目标区域血管长轴的垂直,有效预防采集图像变形,科学防止其和其他血管重叠,清晰呈现患者目标血管实际现状,掌握血管狭窄状况。

旋转DSA图像采集、重建三维图像步骤:系统曝光时,围绕患者的身体科学旋转C臂机架,储存蒙片,为患者注射对比剂后用C臂机架围绕患者的身体适当旋转,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采集图像,三维重建成像,取得持续清晰的减影图像,经对比剂观察了解患者血管形态,为后续三维重建成像奠定优良基础。采集完成旋转图像后,将采集存储的图像经网络向图像处理工作站传输,后科学开展图像三维重建处理,获取重建影像,从不同角度清晰观察患者的血管实际状况,如狭窄程度、长度、溃疡面积,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实际检查时,科学选择参照物,目前应用广泛的参照物是不锈钢球(正圆形,直径10 mm)。因不锈钢球摆放位置不同,容易导致采集图像放大率不同,无形中会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所以需尽量将不锈钢球摆于测量血管上。对循环病变的患者,正位采集图像时,需将不锈钢球置放于前额位置;侧位采集图像时,需将不锈钢球置放于相同一侧的翼点周围。针对后循环病变者,正位采集图像时,需在枕骨粗隆附近摆放不锈钢球;侧位采集图像时,需将不锈钢球放置于耳后。对颅外段颈内动脉起始段血管进行测量时,不锈钢球应放置于相同一侧的下颌角。

1.3 观察指标

(1)观察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结果。(2)观察67例血管狭窄、闭塞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对应指标。(3)观察病例相关血管最佳显示的实用投射角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结果

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显示,致病类型中占比最高的是大脑动脉狭窄,占比为52.24%(P<0.05),见表1。

表1 6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结果

注:与其他类型比较,(1)P<0.05。

2.2 血管狭窄、闭塞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对应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面积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程度均低于治疗前,病变长度、最小直径均长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管狭窄、闭塞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对应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3 病例相关血管最佳显示的实用投射角度

病例相关血管最佳显示的实用投射角度见表3。

表3 病例相关血管最佳显示的实用投射角度(±s,°)

注:LAO:左前斜位;RAO:右前斜位;CRAN:向头侧斜;CAUD:向足侧斜。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急性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最终会出现缺氧性坏死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一类疾病。该病的治疗需和脑出血进行鉴别,完善头颅CT有助于疾病的鉴别。明确诊断后,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药物进行保守或溶栓治疗,需要充分对溶栓治疗的禁忌证、适应证进行评估,对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完善,发现病情变化时及时处理[3]。因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需针对病情特点与介入要求,迅速进行诊断,争取在有效的时间窗内采取及时的介入疗法。为达到上述目的,需科学应用DSA设备。

3.1 DSA设备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影像学中,超声、CTA、MRA等检查初步诊断脑血管病作用较大。脑血管超声检查虽为无创性检查,但结果受操作者手法与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误差;MRA因受操作者经验与机器的影响,容易出现伪像;CTA最近几年应用广泛,但受计算机图像重建设备软件等影响,同样易引起误差。DSA经多种介入材料按照血管正常流速在目标血管中注入非离子碘水,按照脑部血管血液循环特点采集不同期的图像,利用计算机实施数字减影处理,取得DSA图像,因DSA图像可真实体现脑血管结构、形态等信息,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3.2 提高DSA设备功效

3.2.1 DSA灌注造影的应用

快速诊断血管病以及评价疗效均需绘制总体的脑部血供分布、脑实质染色变化,客观对急性脑缺血进行评价,迅速发现缺血责任血管病变,争取大量的时间行介入治疗。健康人的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为大脑供血,基底动脉环可有效调节脑部血流动力学,通常DSA脑灌注影像为脑实质期染色均匀,血液供应丰富,未出现缺血变化。因脑部缺血行DSA脑灌注图像的表现是程度不同的染色变浅,表明缺血极为严重,从这点即可判断脑部缺血的程度与位置。

3.2.2 DSA最佳实用投射角度

选择最佳的实用投照角度,有针对性采集目标血管图像,尤其是对不具备旋转采集功能、三维重建图像处理工作站设备的医院,可避免多次重复照射,减少受检人员辐射剂、对比剂用量,清晰呈现目标血管狭窄病变范围、形态等,有助于及时介入治疗。针对性投照采集对应血管斜位,按照图像呈现对应血管、病变数据,呈现目标血管最佳实用投照角度,详细数据见表3。运用最佳实用投照角度,可大大提升单位时间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争取治疗时间。

3.2.3 应用旋转DSA图像采集、图像三维重建技术

采集旋转DSA图像、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和普通二维DSA正侧位比较,其所具备的优势有:(1)旋转DSA采集图像开展三维重建处理后,图像可任意旋转,可进行立体观察,绕开和其他血管的重叠,清晰显示脑部狭窄段血管。这些二维DSA图像均难以做到。(2)用三维工作站模拟血管内镜(VA)功能,可有效对狭窄血管腔中的变化进行观察,为操作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有效预防栓子脱落提供科学依据。(3)颈动脉狭窄血管中成形术操作完成后,可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对介入治疗进行评价。

3.2.4 DSA图像测量技术的应用

DSA图像测量技术有助于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便于介入操作医师选择合适的扩张球囊、支架。精准的测量数据对介入治疗至关重要。

3.3 DSA应用效果

DSA可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行介入治疗时,借助DSA设备,可准确将药物送到靶位,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预后。通过DSA灌注技术可对患者脑部血流供应进行总体描绘,了解其脑实质染色、异常变化,更客观对其脑缺血状况进行评价,准确寻找缺血责任区,将诊断时间缩短,为后续治疗节省大量时间。

DSA检查期间,实施最佳投照角度,可有效提高此病的诊断效率,有针对性地采集目标血管图像,以免盲目重复照射,明显减少照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还可清晰呈现血管狭窄位置实际状况,包含狭窄程度与范围等,有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进而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采用旋转DSA图像采集、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可取得更精准的患者信息,从多角度观察患者病变位置血管实际情况,通过立体观察可绕开其他血管重叠,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呈现血管中的实际状况,以便准确掌握患者血管腔的狭窄状况,直接观察斑块形态与位置,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中,在DSA的帮助下开展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DSA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可为治疗提供科学的证据,显著提高此病的检出率,对此病进行精准治疗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发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展开介入治疗对提高疗效的作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 ,5(6):162-163.

[2]程美雄。C臂CT技术在AICD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2):149-152.

[3]王相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1):2394-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