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实施全麻手术患者70例,观察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情况。结果:耳鼻喉手术躁动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胸外科手术、乳腺手术、妇科手术、骨科手术、腹部手术;疼痛是导致麻醉复苏期患者躁动主要因素,其次为尿道插管、心理刺激、制动不当及其他因素。结论:诱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主要因素为疼痛、尿道插管等,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及应用催醒药等也可是诱发患者躁动的原因。
关键词:麻醉复苏期 全麻手术 躁动因素 危险性 护理
全麻是指全身麻醉,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或肌肉、静脉注射到体内,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暂时抑制,患者机体痛觉消失、意识消失、骨骼肌松弛、遗忘以及反射抑制等,这可进一步确保手术操作顺利性与安全性[1]。本文针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因素实施综合性分析,并开展相关处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4~82岁,平均(49.99±1.49)岁;手术类型:胸外科手术22例,腹部手术20例,耳鼻喉手术10例,骨科手术11例,妇科手术4例,乳腺手术3例。
纳入标准:(1)根据病情状况,需实施手术治疗;(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血液传染性疾病;(2)麻醉高风险;(3)精神异常;(4)听力障碍或语言障碍;(5)并发其他恶性疾病;(6)中途退出或更换治疗方案。
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状况,予以手术方案治疗,并选择正确的麻醉药物,观察麻醉复苏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状况。静脉麻醉45例,静吸复合麻醉25例,应用盐酸纳美芬催醒15例,未应用55例,术后镇痛30例,未开展术后镇痛40例。
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手术类型、不同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物、术后是否应用镇痛与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的关联性。观察不同外界刺激导致躁动情况。
判定标准:采用5级评分法对患者躁动程度评分进行综合性评价。1级:睡眠;2级:清醒、安静;3级:哭闹、情绪不稳定;4级:无法控制的哭闹;5级:躁动严重,出现定向障碍等言行。超过3级可确定为麻醉复苏期躁动,轻度躁动:实施吸痰等常规操作刺激而诱发躁动,停止操作后,躁动停止;中度:受到刺激就会发生躁动,但无需制动;重度:无意识、不自主躁动,需要制动。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麻醉复苏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耳鼻喉手术躁动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胸外科手术、乳腺手术、妇科手术、骨科手术、腹部手术;静脉麻醉躁动发生率为22.22%,静吸复合麻醉发生率为48.00%;应用盐酸纳美芬催醒躁动发生率为66.67%,未应用盐酸纳美芬催醒躁动发生率21.82%;应用术后镇痛躁动发生率为17.50%,未应用术后镇痛躁动发生率为50.00%。见表1。
表1 分析麻醉复苏期躁动相关因素(n)
不同刺激诱发的躁动发生率:疼痛是导致麻醉复苏期患者躁动主要因素,其次为尿道插管、心理刺激、制动不当以及其他因素。见表2。
表2 不同刺激诱发的躁动发生率[n(%)]
讨论
麻醉苏醒期患者易出现躁动等危险因素,这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诱发其他不安全事件,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2]。
麻醉复苏期躁动形成因素多样化,其中疼痛最为常见,由于麻醉药物在患者复苏期仍有残留,若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极易诱发躁动,而且切口疼痛也可引发患者机体不适,进而促进躁动发生率[3]。所以,针对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相关原因后,及时进行相应调整,这对提高临床手术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有积极影响[4]。
实施不同手术在麻醉复苏期均可诱发躁动,耳鼻喉科手术时间段,切口小,但术后患者无法言语,而且疼痛较为强烈,进而增加躁动发生率。胸部手术切口大,术后固定难度高,一旦更换体位可增加机体疼痛程度,这也是诱发躁动主要原因之一。而术后开展镇痛可缓解机体疼痛程度,进而抑制躁动发展。但应用催醒药物诱发躁动发生率较高,这对于依赖催醒药物而恢复意识的患者处于高敏状态。尿管刺激诱发躁动,多与患者尿道受到损伤或术后复苏期尿意强烈从而加重尿道疼痛。患者处于焦虑、烦躁等心理情绪,还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丧失治疗信心,从而诱发应激反应,产生恶性循环[5]。
躁动诱发因素多样化,在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给予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相关风险因素,从而减低躁动发生率,进一步提高预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建议在术前对患者实施疾病宣教,告知其疾病对自身的危害,手术治疗目的,麻醉风险以及术后相关事宜等内容,并予以其健康手册,让其在空余时间对手术、麻醉等相关医学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释放烦躁等负性情绪。此外,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在疾病治疗、麻醉、护理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全方面解答,对其日常生活的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在沟通期间,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观察与评估,若存在负性情绪,可通过增加交流次数、播放轻音乐、督促家属陪同等方式进行缓解,引导患者将负性情绪进行释放,从而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减低应激反应的发生,这对手术顺利开展有积极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管理,设定温度与湿度,定期通风与消毒,及时清理病房垃圾,确保病房整洁,这样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舒适性有积极作用。复苏期时,护理人员对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指征进行观察,并评估患者机体代谢状况。在苏醒期时让家属陪同,护理人员在旁,在患者苏醒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的感受与机体状况,并予以教育指导,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机体不适感。同时,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接疑问进行解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若有必要可应用相关镇痛药物,辅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麻醉苏醒后,切口会存在一定程度状况,护理人员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针对轻中度疼痛可忍受患者,可通过家属陪同、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于中重度疼痛者,应合理使用相关镇痛药物,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护理全程予以患者鼓励与安慰,让其有归属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进而放松身心,这对减低麻醉复苏期躁动有积极影响[6]。同时,护理人员全程保持耐心、细心的原则,给予患者全面、优质护理对策,进而控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研究,我国临床处于摸索阶段,处理方法建议优先选择非药物处理,祛除根本原因,若躁动程度较严重,建议应用镇痛药,疼痛控制后,再应用镇静剂,在应用肌肉松弛剂时建议格外小心,加强巡视,提高对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视度。同时,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实施综合性评估,对患者实施全方面评估与护理,进而减低意外情况出现,辅助患者顺利渡过麻醉复苏期。
综上所述,诱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主要因素为疼痛、尿道插管等。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以及应用催醒药等也是诱发患者躁动原因之一。给予患者一系列护理服务,可确保患者生理与心理舒适性,规避相关风险因素,进而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连莲.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3390-3393.
[2]邱凤,柯坚超,宗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15-117.
[3]邱敏燕,梁柳英.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130.
[4]陆颖.导致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4):61-62.
[5]夏丽,仝慧娟.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7):94-96.
[6]赵海琴.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分析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