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系统性综合护理的32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护理,可帮助患儿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并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儿急性胃肠炎;系统性综合护理效果干预;治疗依从性;
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由多病原体及多因素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婴幼儿胃肠道的免疫系统及功能还不成熟,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较差,且不能适应食物较大的变化,因此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1]。小儿急性胃肠炎高发于夏秋季,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并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发热和呕吐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脱水、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不仅会给婴幼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2,3]。小儿急性胃肠炎患儿的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常哭闹、不配合,依从率较低,不仅会对患儿家属情绪及医患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4]。为优化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常规护理干预和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探究临床对小儿急性胃肠炎诊疗的更好的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系统性综合护理的32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6周岁,平均年龄(2.31±0.23)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6周岁,平均年龄(2.28±0.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患者。(2)无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3)患者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完成研究,中途退出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儿做好用药指导,确保患儿能够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并为患儿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保证机体营养,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对于脱水严重的患儿应及时补充一定的液体,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随时处理异常状况。
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病情监护。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的腹痛、腹胀、腹泻、恶心等临床症状,每天对患儿的大便量、大便次数、稀稠度、颜色做好检查和记录,并了解患儿的液体摄入量及电解质紊乱情况。(2)针对性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疼痛敏感度较高,且在患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烦躁、哭闹等状况,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地同患儿家属沟通说明,并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缓解疼痛及安抚患儿的方式,减少患儿及家属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配合患儿家属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提高患儿在诊疗过程中的依从性。(3)生活护理。安排好患儿的隔离工作,每日对患儿的进食相关器具及病房做好对应的消毒工作,降低患儿再次感染的概率。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前后,均应注意做好洗手和消毒的工作,防止患儿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的洗手方式,并联合患儿家属监督患儿做到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及时洗手,防止细菌感染;联合患儿家属纠正患儿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在治疗期间叮嘱患儿家属做好室内的通风,并密切关注气温的变化,对患儿做好保暖工作。(4)口腔卫生及肛周护理。护理人员联合患儿家属,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每日安排患儿用温开水或者碳酸氢钠液漱口,预防口疮的发生。当患儿出现口疮时,及时给患儿涂抹制霉菌素,防止口疮的恶化;加强对患儿因拉肚子引起肛周红肿的护理,清洁后涂抹氧化锌软膏,及时更换尿布,最好使用布尿布,在不得不使用纸尿裤的情况下选择透气、尺寸合适的纸尿裤。(5)饮食指导。当患儿出现严重的腹痛等症状时,应遵医嘱做好患儿的禁食处理,禁食时间为4~6 h,在患儿禁食期间可适当饮水,待症状缓解后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对于不超过半岁的患儿应暂停辅食。在患儿可正常进食后,指导患儿及家属进食,安排患儿尽量少食多餐并食用些易消化的食物;不超过半岁的患儿,可增加适量适当的辅食,但不可同时增加多种辅食。(6)健康宣教。在治疗期间通过视频和宣传手册等,向患儿及家属做好疾病的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指导患儿及家属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喂养习惯;同时,做好安全用药指导和宣教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借助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FCS)对两组患儿入院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估[5],评估采取4级评分,1级为1分,表示拒绝、痛苦,2级为2分,表示不合作、不情愿,3级为3分,表示接受但冷淡,4级为4分,表示主动合作且享受,其中评分越高代表患儿依从性越高。(2)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3)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3.11±0.45)d,短于对照组的(5.29±1.23)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也出现了不科学的现象,急性胃肠炎也开始呈现高流行性和高发病率[6],急性胃肠炎已然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中对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休息、补液、止吐、止泻、解痉等综合治疗为主[7,8]。由于小儿急性胃肠炎发病较为突然,且临床症状严重,加之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治疗中患儿和家属易出现负面情绪,患儿和家属的治疗配合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9]。相关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起到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加速患儿出院、尽快解除患儿临床症状的效果[10]。
现代临床护理中,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也为本研究的开展及进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本研究可直观地观察到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胃肠炎治疗期间的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也具有较为可观的评估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系统性综合护理中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是从患儿自身出发,通过对家属及患儿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儿缓解疼痛和不适,并耐心同家属及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也可有效缓解患儿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强患儿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进行生活护理和饮食管理,除了做好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及杀菌消毒工作,减少细菌侵入导致的感染,防止患儿疾病的反复发生外,也对患儿的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进行纠正;同时,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合理饮食,并尽量保证患儿机体免疫营养均衡,促进患儿的康复;在患儿住院期间通过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及用药指导,使患儿及其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做好正确的喂养和疾病防范工作,并严格遵医嘱做到安全用药,从而提高患儿的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可见系统性综合护理中的饮食管理及健康宣教等,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急性胃肠炎可帮助患儿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并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