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岐黄针治疗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岐黄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岐黄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岐黄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岐黄针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岐黄针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Q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岐黄针组PSQ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岐黄针联合中西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岐黄针;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肝胆湿热型;
带状疱疹(AHZ)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病程>3个月为AHZ后神经痛(PHN)[1]。AHZ引发的疼痛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或者电击样痛,还可出现感觉过敏、痛觉超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岐黄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振虎教授借鉴古代九针外形特征结合现代工艺研发的新型针具,岐黄针疗法有“轻”“快”的特点,临床应用中取穴少、不留针、见效快,疗效优于普通毫针和电针[3]。本研究将岐黄针疗法应用在重度AHZ性神经痛的治疗中,并与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AHZ性神经痛(肝胆湿热型)的诊断标准,根据皮疹为簇集性、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及神经痛为特点,即可诊断为AHZ,其疼痛程度用VAS评估,分值≥7分为重度疼痛[4];(2)近1个月内未使用药物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检查项目齐全;(4)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就诊前1个月内使用药物治疗者;(2)对药物过敏者;(3)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者;(4)合并精神疾患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
方法:中医辨证分型,肝胆湿热型,表现为皮疹潮红,局部疱壁紧张,自觉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或黄厚,脉弦滑数。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常规治疗,岐黄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岐黄针治疗。(1)常规治疗。(1)内服中药:本研究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均为肝胆湿热型,因此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10 g,柴胡12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栀子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黄芩10 g,生地10 g,甘草9 g。发于头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胸胁加郁金、川楝子;发于下肢加黄柏、苍术;疼痛剧烈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中药选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开水冲服,1剂/d,早晚2次温服。(2)西药治疗:抗病毒药物选取注射用阿昔洛韦(生产企业:大同五洲通制药责任有效公司;批准文号:20190112;规格:250 mg),500 mg/次,2次/d。本研究患者统一口服药物:加巴喷丁胶囊(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90205;规格:0.1 g),首日剂量为0.1 g/次,3次/d;次日增加至0.2 g/次,3次/d;第3日剂量为0.3 g/次,3次/d;此后维持第3日剂量。甲钴胺片(生产企业: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90122;规格:0.5 mg),0.5 mg/次,3次/d。(2)岐黄针治疗:(1)选穴原则及选穴:根据皮疹部位、脊神经分布区域及三焦理论选穴。a.头面部及颈、臂丛神经分布区域为上焦,取穴风池穴、厥阴俞穴;b.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属中焦,取穴膈俞穴、肝俞穴及脾俞穴;c.腰丛神经分布区域属下焦,取穴三焦俞穴、次髎穴。(2)针刺操作手法:采用合谷刺,针刺时先直刺入深层,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旁斜刺,形如鸡足,气至后出针,不留针[5]。操作时间<5 min,根据患者病情每周针刺治疗1~2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服用2个疗程。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总体疗效判定标准:本研究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综合疗效标准”为依据来制定。a.痊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b.显效:疼痛明显改善;c.有效:疼痛好转;d.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定疼痛强度变化,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6]。(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评价睡眠情况判断睡眠质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岐黄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岐黄针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岐黄针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PSQ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岐黄针组PSQ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指数比较
讨论
AHZ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预后痛”“蜘蛛疮”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由情志内伤,肝火积聚,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攻头面而发,湿邪侵袭脾脏或夹湿邪下注,导致脾失健运,使气血运行障碍,或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发于躯干。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从而出现“不通则痛”的临床病机,以致疼痛剧烈。研究表明,疱疹期疼痛的剧烈程度,为PHN的前驱表现。因此,在AHZ发病的早期积极控制疼痛症状,可最大限度地预防PHN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7]。
刺法采用传统的五刺法并结合《金针赋》中的飞经走气手法,是针灸治疗痛证的一种新的综合疗法。大量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岐黄针疗法在关节活动障碍(如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腰椎病变)和痛证(癌痛、AHZ后神经痛等)的治疗方面疗效优势明显[8,9]。岐黄针疗法是在灵枢九针的基础上发明了岐黄针,具有创伤极小、效果显著的特点;其次是操作手法的创新,在灵枢“五刺法”的实践中,选用“输刺”“合谷刺”相结合的复合刺法,刺激虽轻但针感到位,临床效果良好[10]。对痛症的治疗优势源于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岐黄针的外形设计取法于古代九针,包含了九针中圆针、员利针、长针的特点,针尖既圆而利,因此在进针过程中不易伤及肌肉纤维及血管,进针痛感小,极少出现出血;另一方面,其针身中空,行针时如刺伤血管,透明的针柄可见回流血液,避免盲目性手法进一步撕裂血管,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再者,其较毫针粗的设计,不仅针身的强度高、应力强、不易弯针,使针刺时较容易得气,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而且可起到类似针刀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中西药结合的常规治疗和岐黄针联合常规治疗均对重度AHZ性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联合疗法镇痛效果更好,总有效率达100.0%。本文结果与陈永军[11]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能够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与胡婷等[12]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岐黄针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肝胆湿热型重度AHZ性神经痛,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