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静
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辽宁铁岭 1127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来该院就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脑梗死的了解程度、健康教育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Barther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脑梗死病症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健康教育;脑梗死;生活质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183-03
[作者简介] 赵永静(1978-),女,河北保定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现如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多发于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也在逐年上升[1]。在所有的脑血管类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脑梗死,其发病率高、复发性强、致残率大等特点不但为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为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曾有相关研究表明[1],对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实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将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该院就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智障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患有心、肺、肾等器官疾病的患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完备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6.2±2.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5.3±2.3)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偏肢麻木、言语不清等;其中伴有高血压32例,糖尿病31例,高血脂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脑梗死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安排好就诊病床,并保证患者治疗以及休息环境的安静舒适,同时也要确保病房内的干净卫生与空气流通性,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协同医师展开相应的诊治工作)观察组:在观察组的护理基础之上,为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定期向患者介绍脑梗死相关病症知识以及诊疗过程;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脱水、溶栓、降颅压、营养神经以及改善脑部微循环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脑梗死病症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问卷形式,设置20题,1题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在60以上(包括60分)可判断为了解,得分在60分以下则判定为不了解)。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主要评判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社会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5个方面[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利用Barther指数评分进行评定)[3]。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问卷形式,以非常满意加上满意计算满意率)。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对脑梗死病症知识的了解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脑梗死病症知识的了解程度为91.1%,对照组患者对脑梗死病症知识的了解程度为75.6%。观察组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n(%)]
3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高发于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杀手,而脑梗死更是其中最为常见且对患者损伤较大的病症之一[4]。但是,患者出现脑梗死后,其脑部的部分神经干细胞还是有转化为新神经细胞的可能,并可能诱发神经系统功能进行重建以及完善[5]。因此对于该病症而言,积极进行临床预后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预后情况的好坏除了与发生梗死的部位以及接受治疗的时间早晚有关之外,也同患者自身的治疗态度有很大关系。从大量的临床资料当中可以看出[5],脑梗死患者对该疾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对治疗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该项研究结论在本次实验当中也有较为明显体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该项研究结论与王岩[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不存在认知障碍的脑梗死病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对于其预后身体各项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该疾病的质量效果息息相关,而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系统的临床护理活动[6]。其不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也能促使患者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从而可以自觉规范生活中对健康有害的行为,最终达到提高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脑梗死的突发性以及复发性都要高于其他疾病,且该病症留有后遗症的几率很大,这不但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会对患者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7]。而健康教育可以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预后复健,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令患者积极治疗、复健的目的[8]。
在该研究当中,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并对存在心理压力的患者进行了一定的心理辅导,其研究结果证明这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信心,而且从患者预后情况来看,其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此项研究结果表示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的作用(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结果和陈勤佩[8]等人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并且该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对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也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虽然脑梗死留有后遗症的几率较大(比如说:语言障碍、行走障碍甚至是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但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PaciM,NannettiL,DlppolitoP,etal.Outcomesfromischemicstrokesubtypesclassifiedbythe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asystematicreview[J].EurJPhysRehabilMed,2011,47:19-23.
[2]王奚.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35-2936.
[3]张新慧.早期康复与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4):30-31.
[4]李学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3,11(21):114-115.
[5]王岩,张秋实,赵贝.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296-297.
[6]李柱兰.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79.
[7]FrancoG,MinervaM,GrandiP,etal.Theevidence-basedoccupationalhealthparadigminmanagingbackpain:identifyingtheproblemandevaluationofdecision[J].MedLav,2008,99:167-176.
[8]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4):40-41.
(收稿日期: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