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势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实施;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阅读的概念做了明确定义:“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应该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理解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心灵的启示,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阅读的乐趣。要尊重并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小学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教师引导下的阅读多为研读,这与“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相吻合。个性化阅读还要求,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内容,真正做到个性化。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升阅读量,通过读书而不是做题来增大阅读面。不仅要读书,还要读好书。”我们这里说的“多读书”并不是随意地读书,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扩展阅读面:通过阅读文学性书籍提升语文鉴赏水平,通过阅读科学性书籍增加知识储备。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增长见识,丰富人格。
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做好积累工作。通过阅读书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素质都会得到提升。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将教材中的内容转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并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如此,个性化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扩大阅读量,以积累的方式逐步提升能力。
二、课内外阅读学生有自主选择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阅读本体的个性体验,比如“增加知识储备”“有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评价”“说出自己的感受”“自主进行思考”“提升审美品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制订计划”等。在开展课内阅读活动时,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感受。所以,学生在进行课内阅读时,也可以对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选择,“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我在讲解《索溪峪的“野”》时,引导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对水之野、山之野、人之野和动物野进行描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感悟是发自心底的,所以每个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都是充满学习热情的。
三、自主探究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阅读内容,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还不能算成功。怎样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呢?我们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在阅读活动中,不管是学生和文章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都会增加学生的个人体验。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时,不能用统一、固定的标准去衡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并和学生更多的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作品的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正是因为有了读者的阅读,作品才有了自己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阅读的感受也会不同。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文章,并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认为“风一更”和“雨一更”这样的描写可以体现行军的艰苦;有的学生从“夜深千帐灯”这样的景象描写中感受到行军打仗的悲壮;还有的学生从“故园无此声”这一句中感受到行军在外的战士对于家乡的怀念。学生对于文章的个性化理解体现在不同的感悟中,这也是个性化阅读实现的一部分。
五、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每一种观点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是个性化的感悟。”比如,在讲解《火烧云》一课时,因为学生对于火烧云不太了解,所以在文本阅读上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一些文章中的词语,比如“一会儿”“接着又”“忽然又”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重点的段落和句子中某些重点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发生时场面的壮观。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自主选择阅读对象,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实施个性化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彰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发现文章内涵。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