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规避“超限效应”促进有效学习

  • 投稿猫王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73
  • 0

福建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363000) 雍雅月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自己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知识要点,学生在下面却心不在焉,有的发呆,有的在桌子上乱写乱画,有的窃窃私语;下课铃一响,他们的心就飞出窗外了,自己再强调什么根本就是耳边风。其实,这不能怪学生,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效应叫做“超限效应”,是指一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教师的反复强调和拖课就是一种“超限”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规避“超限效应”的不良影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具体怎么办呢?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避免枯燥

语文课堂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方式的课堂。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享受语文的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轻松快乐的学习。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研究表明:8-12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15分钟左右,6-7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短。因此,教师应该避免一节课中较长时间地进行单一的学习活动,或者每节课的教学模式固定,让学生觉得上课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灵活多变,通过不断地变换形式和内容, 使学生觉得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是新的、有魅力的, 从而主动地、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一诗中,同样是“诵读古诗,体会感情”的教学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初读环节,在学生自己读通顺的情况下,可让他们尝试用打节拍、加手势等方式读出诗句的节奏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理解诗句、诵读感悟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观察插图、想象内化、转换角色等方式无痕地渗透朗读指导:

1.离别家乡50年了,哪些发生了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不变的是乡音,不变是思乡情后,带着感情诵读前两句)

2.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交流诗人心中所想,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3.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因为公务繁忙、交通不便就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想了多少年,梦了多少年,终于回来了!人道是“近乡情更怯”!(读出此时作者的心情。学生读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谁来演演刚刚走进村口的贺知章?(身临其境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的感情油然而生,读得更加入情)

在巩固环节时,可以进行背诵比赛、配乐朗读、给插图配上诗句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再次诵读,升华情感。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像朗读指导一样,采用多变的形式和入情入境的引导,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将二者巧妙地结合,把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形式多样,情趣盎然,学生就会读得轻松,学得扎实。如果一节课的内容安排过多,教学方法单一,重复机械记忆多,就会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二、教学环节要合理安排,避免拖堂

在课堂教学中,当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许多教师经常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甚至在一节课上多次重复同一个知识点,生怕学生不理解、不掌握。这在强化刺激学生记忆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超限效应”,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啰嗦,产生厌烦心理,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力求用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的信息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喜欢拖堂,总想充分利用课间的三五分钟让学生多学点、多记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延后下课其实弊大于利,因为它超过了学生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只会换来学生的怨言。

一位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时,当学习到课文最后一段“大力神砸碎铁链,解救普罗米修斯”时,下课铃响了。可是,教师并没有及时下课,而是匆匆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违背宙斯的命令盗取火种,面对宙斯的残酷惩罚宁死不屈,真是一个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伟大的神……”学生听到这里,以为老师要下课了,一边听一边收拾学习用品。没想到教师并没有停下来,继续眉飞色舞地说:“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还有火神、宙斯、大力神等,请你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品质。”接下来又紧张地组织学生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时,大部分学生早已心不在焉,听不进去了。有的哀叹一声趴在桌子上;有的伸长脖子,眼睛望着窗外;有的小嘴嘟嘟囔囔,满是抱怨不满的神情。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这个教师的行为体现出他是一位极其有责任心的教师,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学习状态,结果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如果经常这样做,不仅会招致学生讨厌教师,甚至会让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所以,聪明的教师往往会在下课前两分钟做好对本节课的总结、作业的布置与后续延伸学习的要求,准时下课。

三、练习设计要巧妙有趣,避免单一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就是读读写写,学习完新课后,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或抄课文,或抄词语。有的教师甚至要求一个生字就要写两行,甚至更多。他们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有的学生练习做错了,就会得到几十遍的“奖励”……殊不知,这样做,既苦了学生也苦了教师。作业只求“量”不求“质”,这种超出学生心理负荷的作业量只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反感、厌学的不良情绪,导致学生书写潦草、随便应付,或不做作业,或逃学现象的产生。在心理学上,这就是“超限效应”发挥的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超限效应”的作用,在作业设计上下工夫。优秀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精讲精练,灵活设计作业,把该掌握的知识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得愉快,学得轻松。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词语盘点”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词语盘点就是把整单元的重要词语整合在一起,教学时只需简单地让学生熟读,作业时抄写几遍,听写检查就可以了。其实,单纯的反复的读写只会让学生厌倦。学生读写三遍就不耐烦了,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再读再写,就缺乏积极性了。同样是“熟读积累”的目标,方法不一样,掌握的效果就不一样。在教学“词语盘点”时,我这样展开教学:

1. 让学生自读,寻找自己觉得易错的生字词,圈画出来,并和同桌交流。(在这个环节重点落实多音字、易错字)

2. 针对词语进行归类,如“ABB型”的、“AABB型”的,描写天气的,也可以找找词语的近反义词,达到由此及彼的目的。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词语。出示:

如“小明读书总是 ______________,妈妈让他复述一遍故事情节时,他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地乱说一气,妈妈生气极了。(要求运用盘点中的四字词语进行填空)

4. 鼓励学生当一回小作家。如抓住“饱经风霜”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一个饱经风霜的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同时,在完成的过程中我又采用闯关夺冠的方式,让学生保持充分的参与热情。这样,他们学而不厌,不仅牢牢记住了词语,而且掌握了词语的意思,又学会了运用的方法。

语文作业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让学生收集资料,学会分类与整理;进入小区调查访问,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小组合作编制一张练习测试或学习小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才能巩固知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