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展语言实践,建构语言重组的平台

  • 投稿dhch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80次
  • 评分4
  • 98
  • 0

浙江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313100) 黄玉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突出了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因此,我们提出,语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对语言的控制力,重点突出“语言重组”。语言重组是常用的培养学生语言的策略之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重新组合、合理搭配、形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阅读能力。

如何进行语言重组教学呢?我们认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关注内容,也可以关注情感,更需要探析语言内在的奥秘,从而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一、寻找内容之间的原点

概括内容属于大篇幅文字的重组。如何做到高效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关注彼此之间有共性的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重组,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新课程以“主题”划分单元,打破了以“语言训练点”为重点的格局,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深度解读教材,做到深入浅出,从而有效地进行整篇或段落的重组。

在执教四年级“动物”一组课文时,很多教师喜欢开展对比教学。如《白鹅》和《白公鹅》,作家不同,描写方式不同,但是两只鹅在特点上有通性。我们采用对比法,很快就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有些文章结构明朗,段落相似,比如《鲸》一课。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以此为重点,开展概括练习,学生很快就对语段进行了重组,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关注内容之间的原点,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阶段学生对内容的解读会有区别。如何将长段的文字进行重组,变成简短的文字呢?教师要做到有所侧重。低段要侧重模仿,高段要注意运用。既要关注语言重组的方法,也要关注语言重组之后的内容。在长期的练习之后,学生对文字的概括能力才能提高。

二、发现情感之间的基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但是任何文章人文情感的传达都需要语言形式为手段。因此,在关注文章的语言和情感时,要发现彼此之间共生共息的关系,并进一步破解语言形式,在重组中建构情感要素。

比如,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如何让学生明晰叙事和抒情互溶的写作思路呢?引领学生去发现叙述的人称很重要。文中采用志愿军的口吻(第二人称)来表达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何采用志愿军的口吻写,而不直接叙述?试着让学生重组文字,变换人称,用直接描述的形式来说说。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写是不能表现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刻骨铭心的情谊的。再次读课文,学生会发现,用战士的口吻讲,叙事和抒情可以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当时送别的情景与过去的生死与共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语言重组,关注了写作手法,突破了情感理解的障碍。

三、洞悉语言表达的亮点

文本里语言和语言之间是有关联的,特别是在字、词、篇等语言形式上既有区别,又有共性,我们在语言重组中要关注这些语言元素,开展语言训练。

例如,六年级下册《和田的维吾尔》中写道:“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囊(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囊(馕),也是在土囊(馕)中烤成的!”这一组反问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不难。但是,为什么文中不用“?”而用“!”呢?学生心中会产生疑问。如果直接询问,学生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此,我们先让学生进行语言重组,改成陈述句,反复诵读后,就会发现,对于维吾尔人来说,土地是功不可没的。然后,再让学生讨论陈述句改成感叹句,后面加上“!”,又有什么感觉。第二次重组,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参与讨论,聚焦语言形式,发现语言内涵。在语言重组的训练中,学生会发现,这样的语言形式,除了说明维吾尔人在土地上的奇特做法外,还传达出他们对土地深深的热爱。

如此训练,学生下次再接触到其他文本的时候,当理解上有障碍时,就会以语言重组为突破口,关注语言形式,进而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突破学习方法的盲点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学会一种或多种学习方法。每种方法都以语言训练为载体,以语言活动为外显。因此,交流学习方法,整合学习方法,也是值得推荐的。

比如,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课文时,教师们往往喜欢以小嘎子的语言和动作、神态为教学突破口,以重点句段为主,一边赏析语言表现手法,一边感悟小嘎子的人物性格。这样做的结果是,一课只一得,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人物形象,而没有学习到方法。如果我们在每次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方法,并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很有帮助。研究中,我尝试在学生学习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之后,运用“关注语段——圈画词语——感悟赏析——朗读内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尝试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具体的描写方法中举一反三,从而逐渐疏通写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彼此之间的通道。

在反复的语言重组活动中,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重点,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学习方法,在举一反三中,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控制力也逐渐增强,提升了语言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