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爱让奇迹发生——《七颗钻石》课堂教学谈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45次
  • 评分4
  • 99
  • 0

浙江绍兴市斗门镇中心小学(312085) 杨琴委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大旱灾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拯救垂危的母亲,四处寻找水源,在寻到一罐水之后,忍着自己的饥渴,无私地帮助了小狗,和母亲互相推让之际,木水罐变成了金水罐,而且当她将水分享给陌生的路人时,水罐里再次神奇地变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成为指引人们一路迷途的星星。

这个故事简单朴实,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传递着浓浓的爱心,在读者的心田播下了强大的正能量。该如何让学生在工具性的语文学科中理解其丰富的人文性呢?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初读文本,梳理脉络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有限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丰富的内涵,需要理清文脉,循着线索深入文本。在初读阶段,我便带领学生循着《七颗钻石》中的词语,一步步去探索文本的层次。

师(出示词语):(干涸、干枯、焦渴、水罐、匆匆忙忙、劳累、忍住、一瞬间)谁来领读?(生领读)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生1:干涸是指水井、江河的水干了。

生2:干枯是指植物被晒干了,没有水分了。

……

学生抓住这几个词语,首先掌握了音形义。而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每个词说一句话,这样有了词语的运用。为了厘清文章的脉络,我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试着用这几个词来说一段话,以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其获得基本的文章线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故事,探究人文

故事是童话的载体和核心,只有带领学生投身于故事中,融合感情在字里行间,学生才能体验到其中的人文内涵。《七颗钻石》的神奇,是爱对灾难和困境的一种战胜,也是爱的奇迹的彰显。那么,该如何从神奇中挖掘爱呢?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对“神奇”的解读,来引导学生探寻《七颗钻石》的大爱意境。

师:小女孩的水罐先后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1:四次。先是变成了木水罐,然后变成了银水罐,再然后变成金水罐,最后跳出了七颗钻石。

生2:应该是五次。第一次是空空的水罐,而后装满了水。

师:你说得不错。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发生变化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圈画出来。

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水罐的神奇变化遵循着爱的层次,一步步带来奇迹。如第一次小女孩拿着空空的水罐,因为孝心,醒来后水罐是满满的水;而后她绊到了小狗,饥渴的小狗得到了她的关心,也因为她的关心,水罐变成了银水罐;当她舍不得喝一口急急忙忙赶回家送给妈妈喝时,母爱使得水罐变成了金水罐;当小女孩忍着焦渴,将水无私地送给素不相识的路人时,大爱让水罐中飞出了七颗钻石。在每一次变化中,水罐的质地随着爱的层次,一步步变得高尚,逐级有了分层,并最终成为纯粹无私的大爱。

师:你从哪些句子中能读到小女孩的孝心?

生1:一天夜里小女孩出去找水。她为了妈妈,很勇敢。

生2:她哪儿都找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哪儿”说明她到处都走遍了,说明她为了妈妈,很辛苦。

生3:她喜出望外,急急忙忙往家赶。她想赶紧给妈妈水喝。

师:你从哪些句中读到了小女孩的关心?

生4:倒了一点水。小狗刚开始哀叫,最后变得欢乐起来。这说明小女孩的关心让小狗活了下来。

学生在文本探究中,步步深入地理解水罐的神奇变化,并从字里行间挖掘爱的细节,如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是通过小狗喝水前后的神态对比来表现的,母爱则是通过妈妈的语言来表现,对陌生人无私的爱,则扣住了“咽了一口唾沫”这个细节。在对关键字眼的探究中,学生体验到小姑娘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心里只有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这样清澈透明的心灵,犹如金子一般珍贵,让水罐变成了金的。

三、再读体验,升华情感

在《七颗钻石》中,围绕着焦渴的人生困境,列夫·托尔斯泰给看似绝境的人生指出了一条光明的路:在焦渴和苦难中让爱彰显出来,才能得到改变,才能获得奇迹!

我带领学生再次品读,从文本故事中挖掘和体会这种感天动地的爱的奇迹:小女孩累得睡着了,但她为母求水的孝心换来了一罐满满的水;在明知道水不多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送给小狗“一点点”,这样的关心,换来了银子一般的高贵;母亲明明要焦渴死了,却依然忍着要让给女儿喝,这样的母爱,正如金子一般纯粹,不掺一点假;而小女孩“咽下唾液”忍住焦渴,依然将水送给陌生的路人,这样的无私,仿佛天上的星星,能够给迷途的人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师:你认为这七颗钻石变成的星星象征着什么?

学生从象征的角度来解读钻石,就真正把握了文本的人文性,理解了作者所寄予的人生信念和人生理想。而这正是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收获到的珍贵经验。

透过课堂,在《七颗钻石》的美丽故事中,让学生见证爱的奇迹,感悟爱的神奇,体验人文之花的绽放,使情感升华,这是我和学生在这一课的最大的欣慰和享受!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