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宿迁方言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7-12
  • 阅读量44次
  • 评分0

摘    要:方言是一个地区特有的语言,汇集了这个地区的所特有的文化风韵。宿迁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地区方言之一,也是西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宿迁方言为研究对象,走进当地小学探究语文教师在现代教学课堂中方言的使用情况对其课堂效果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比较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差异以及从方言的地方文化角度提出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最后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宿迁方言;语文教学;影响; 


由于社会和地域的原因,我国自先秦以来即存在雅言与方言的差异。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辞海·雅言》(2020)表明:“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尝以岁八月遣辅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密室。”其中“异代方言”就是大家所说的与雅言不同的方言。


一、宿迁方言与普通话之别

方言是民间风俗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方言的差别体现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别,因此了解到方言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宿迁历史上曾被称为钟吾、宿豫、下相,京杭大运河从其穿过,北临骆马湖,南拥洪泽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宿迁市分为三县七区,其方言又可分为两种方言语系:江淮方言和中原官话方言。宿迁方言的寓意蕴含在很多方面,在宿迁方言的映射下有很多宿迁民俗,例如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交际民俗等。以宿城区方言为例:


(1)生活中,宿迁本地常把小姑娘称为“小大姐”,与“小姑娘”的意思相近,这种称呼是对未婚女孩子的昵称。大部分年长者称呼年龄在十几岁至二十几岁之间的女孩,甚至称呼女宝宝为“小大姐”皆可。


宿城区方言的词汇十分丰富,有些词汇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或相近的词语,例如:


(2)宿城人说“他哈着不了我”中的“哈着”既有“损伤”的意思,又有对这种伤害的不经意。张进指出:“有的虽可以找到相应的词语,又会名同而实异或名异而实同。甚至在本区域内,对同一事物,往往也会有多个词语可以表达。东部和西部、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的人群,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某些词语。”还有构成成分完全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语,例如:


(3)宿城方言中,当地人说“擦呱”,普通话则是“聊天”的意思;宿城方言中,当地人称“不透气”,普通话则是“不通人情世故”。再比如有构成成分部分相同而意义相同的词语。


(4)宿城方言中称“赶麻”,普通话则是“赶快”;称“马展”,普通话则是“马上”。


在普通话已成为主流的今天,本文围绕方言的作用展开了丰富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宿迁方言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情况调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为进一步了解方言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情况,本次借着在宿迁市实验小学实习的机会,在学校内随机抽取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全体语文教师,通过课堂观摩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


(一)语文教师使用方言的情况

第一,为清楚地了解到宿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方言的使用情况,对于其是否是宿迁本地人,以及平时多使用哪种语言进行调查并分析数据:在调查的30名对象中,有17名语文老师是宿迁本地人,他们对宿迁方言较为熟悉,13名老师是外籍户口,他们对宿迁方言并不是特别了解,且并不会使用宿迁方言。


第二,针对这30位老师对于普通话、方言的使用频率也做了调查,数据表明,20%的老师会习惯性地使用宿迁方言,而70%的老师喜欢用普通话,8%的老师会同时使用宿迁方言和普通话,剩下的2%的老师还掺杂着别的方言的使用。由这些数据可知,即使大部分语文老师是宿迁本地人,但他们还是喜欢使用普通话,少数老师会使用宿迁方言或者其他方言。


第三,对30位老师教学期间使用方言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宿迁实验小学的30名语文老师中94%的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普通话,6%的老师会在普通话中掺杂着宿迁方言。课下,16%的老师会与学生交流时会使用宿迁方言,70%的老师使用普通话,4%的老师会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掺杂着宿迁方言,在于同事交流时,23.3%的老师使用普通话,63.3%的老师使用宿迁方言,其余会使用其他方言。


通过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还是较多地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此也能看出,随着大力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家认可和接收,而方言正渐渐地在教学环境中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二)学生的方言使用情况

随机向三、四年级学生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着重调查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会正确标准地使用普通话吗?


2.你在学校里会使用方言吗?


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出的数据中,在50位同学中有90%的同学可以非常流利标准地使用普通话,10%的同学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还带有宿迁方言的口音。但是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讲普通话,但是在学校时还是有20%的同学会使用方言。


3.在语文课堂中,你与老师交流时使用哪种语言?


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时,60%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会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会使用方言的情况只占到了6%,两者皆有的占20%,还有14%的同学会根据课堂情况来选择何种语言的使用。


三、方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教授周海中在被媒体采访时提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普通话与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无法比拟的,如果能将语文教学与方言巧妙融合起来,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1.方言有助于部分词汇的辨音正字

当今社会推广普通话,学生想要学好普通话,就要打好语音拼音的基础。如果课堂教学只停留在对普通话的片面教授上,学生无法自行区分家乡方言与普通话,那么辨音正字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通过实践走访,发现在学习汉语拼音字母时,对于一些容易混淆、读错的声母和韵母,如果能够从方言的发音入手加以区分,就容易找出其中的差异,从而理解清楚。正确辨音后对于识字写字有很大帮助,教学效果显著。例如,普通话中声母的辅音有21个,在这21个辅音中,宿迁方言最为典型的要数h、f不分了,那么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更加帮助学生h、f的发音。


2.方言提高诗词韵律美的鉴赏能力

在对文言诗词的教授过程中,作为老师往往会谈及对诗词韵律部分的审美艺术鉴赏,而在实际教学开展中,许多学生难以理解诗词的韵律是什么?韵律美在何处?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自身家乡方言,相较于日常中以普通话为主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增添了理解古诗词的难度。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句的末端都是韵脚,物、壁、雪、杰等,这些字用普通话朗读并不押韵,因为这些韵脚在当时属于仄声中的入声字,而用方言读入声字才会使得古诗更为符合诗人的原始状态。


3.方言提高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散文和记叙文居多,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文字所体现的感情色彩还比较陌生。这时候,如果老师尝试用方言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文字以及文章的情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可能含有一些方言词汇或方言文化在其中,特别是对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和对话,其中的人物语言特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消极影响

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如果方言的使用渗入到课堂教学与大部分的人际交往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势必会对其未来的道路选择与发展产生较大阻力;与此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口语交际方面要求语言规范,吐字清晰流畅。小学阶段,朗读课文和领读生词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如若受到方言的影响致使读音错误百出并被老师们进行无意识的示范教授,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影响。


1.方言习惯导致部分语音、词汇的误用

由于方言习惯导致方言词汇与词类的误用经常发生在方言与普通话用词形同实异的情况之下:如“涨饭”指的是“吃饭”;“zuan人”指的是“骗人”;“舅爹”指的是“外公”;“就手”指的是“顺便”。


2.方言习惯导致语法病句的频繁出现

学生若习惯了使用方言的思维模式,但在需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文字表述的时代,就会容易相冲,出现如语文写作中所谓的“方言入文”现象,更有甚者,将会出现更多的语言表达不当、前后颠倒、句式杂糅等错误,严重影响语言规范,这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宿迁方言被字句的类型词有 “被”“给”“挨”等。宿迁话被字句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1)带“被”的被字句

(5)鞋子被水打湿了。


(6)他被罚了三百元。


2)带“给”的被字句

(7)鞋子给小孩儿弄湿了。


(8)你做了坏事,我倒给说了一顿。


3)带“挨”的被字句

(9)那本书挨妈妈拿到房间里了。


(10)那个男人挨骗了。


3.方言影响教师课堂口语清晰度

教师的三大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当今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育而言,口语水平要求在二甲及以上的水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发音技能,才能确保对学生的灌输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从而保证每一节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了解完方言的利弊影响,可以知道对待方言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挖掘方言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与普通话结合,相互促进、融合,从而发挥其意想不到的效用。


四、宿迁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方言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地方的特色,展现区域文化软实力,方言的传承在当今时代下显得尤为重要。那以宿迁方言为例,该如何传承和保护方言呢?


(一)政府层面的推广

首先,必须重视方言的地位,政府可以在节日活动中增添有关方言的活动。在项王故里,时常会有宿迁地方戏曲、民间曲艺的表演,周围的观众以老年人居多,但是也会有零星的大学生落座听曲,若加强对戏曲表演的宣传,则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前来欣赏由宿迁方言所唱出的宿迁特色地方戏曲。


其次,在地方电视台节目中,可以选择一档节目专门用宿迁方言主持,配以字幕,令观众加深方言印象。鼓励社会文学人士出版关于方言的相关书籍,并向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推广和宣传。


(二)学校层面开展

学校内推广宿迁方言可以分为高校和中小学两个层面。在高校内,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汇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来自同一个城市的人,面对着熟悉的乡音,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而面对着不同的方言,人们也会产生兴趣,想要近距离接触,做更多地了解。因此,学校可以成立与方言相关的社团,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了解宿迁本地的方言;也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方言作品,并摆放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进行宣传。在中小学推进普通话与方言并存并用,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述方言故事或方言谚语等,校广播台也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方言节目、方言歌曲、方言相声小品等;特别是在小学,学习任务与压力不太大的阶段里,同学们对课外活动总是会十分感兴趣,开展方言大赛、方言文化角、方言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好方言和语文教学的“度”,充分把握好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与方言传承工作相得益彰、增添光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宿迁方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强烈的不可替代性,这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顽强生命力中,也表现在它与语文教学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方言与雅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方言的再发展,也是对语文教学课堂的革新。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2114160034Y)的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陈福迎 2011 《宿迁方言中的两种特殊句式》,《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陈子娟 2016 《宿迁方言视域下的宿迁民俗文化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第5期。

刘看 2018 《方言影响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至立 2020 《辞海·雅言》,上海辞书出版社。

应劭2021《风俗通义》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