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虹1 唐 娟 2
1.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头颈部及消化道肿瘤内科,湖南邵阳 422000; 2.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预防医学教研室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07年8月—2010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同时在治疗期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病灶的缓解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的随访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76.9%、61.5%、3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3年存活率53.8%、41.0%、25.6%,两组1年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能够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且能够有效保护肿瘤靶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食管癌;三维适型放射治疗;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并发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061-02
食管癌属于消化道常见癌症之一,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食管癌患者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恶化表现出吞咽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胸痛以及消瘦的症状体征[1],患者通过常规的放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短期的存活率较低;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在临床诸多恶性肿瘤的逐渐应用,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2],为进一步观察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该研究选择2007年8月—2010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食管癌患者为2007年8月—2010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均为首次就诊且病理确诊。观察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2.9±3.7)岁;病变长度4~12 cm,平均(6.0±0.8)cm;病变部位:颈段7例,胸上段12例,胸中段17例,胸下段3例;临床分期:I期3例,IIa期10例,IIb期13例,III期1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4±4.5)岁;病变长度5~11 cm,平均(5.9±0.7)cm;病变部位:颈段5例,胸上段13例,胸中段19例,胸下段2例;临床分期:I期2例,IIa期11例,IIb期14例,III期12例;患者主要存在吞咽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胸痛以及消瘦等症状体征。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具体如下。
1.2.1 观察组 中国山东新华公司 6MV X医用直线加速器,及外挂式手动多叶准直器,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的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以及放射治疗局域网信息管理系统;经CT扫描后确定肿瘤的实际侵犯范围(CTV),计划照射范围(PTV)为CTV的上下3 cm和左右1 cm,确定照射野方向,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优化放疗方案,应用多叶准直器展开放射疗治。每周照射5 d,每次剂量1.2 Gy,2次/d,间隔>6h,70次,总剂量84 Gy,7~7.5 W。
1.2.2 对照组 放射治疗采用中国山东新华公司 6MV X医用直线加速器,设三野(1个垂直野,2个后斜野)等中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每周照射5 d,每次剂量2 Gy,1次/d,35次,总剂量70 Gy,7~7.5 W。
1.3 临床观察
①短期疗效。主要观察病灶的缓解率,可分为完全缓解:检查显示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检查显示患者的病灶减少超过50%以上;未缓解或恶化: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者病灶范围扩大。②并发症。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③长期疗效。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1年、2年、3年存活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短期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病灶的缓解率为89.7%(3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1.8%和6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长期疗效比较
3年的随访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76.9%、2年存活率为61.5%、3年的存活率为3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53.8%、2年存活率为41.0%、3年的存活率为25.6%,两组患者1年内存活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据临床调查显示近些年我国食管癌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这很大程度上和现阶段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存在紧密的联系,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3]。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主要存在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虽然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切除病灶,然而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上较为推荐放射治疗[4]。
临床实践治疗显示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并不理想,患者5年的生存率仅为20%左右[5],主要是由于放疗后局部未控导致肿瘤的复发;国内外的研究[5]发现放疗后肿瘤干细胞的再增殖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尚未照射到肿瘤靶区或者剂量不够所致。有研究学者通过增加局部照射剂量的措施,试图提升病灶的清除效果、延长患者治疗后的生存年限,但是治疗效果并未得到显著的提高,表明局部增加照射剂量无法起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实现剂量分布于肿瘤靶区在空间上的一致[6],一方面能够弥补常规分割治疗存在肿瘤靶区漏照与剂量缺乏的缺陷[7],有效清除肿瘤靶细胞并防止其再增殖,又能避免肿瘤靶区之外的照射剂量降低[8],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附近的组织;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晚反应正常组织与早反应肿瘤组织间不同的α/β值,使用不增加总治疗时间,以减小分割剂量、增加分割次数,使晚反应正常组织与早反应肿瘤组织的反应差别加大,从而增加靶区剂量的超分割放射治疗,则能增加治疗增益比,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疗效[9]。根据生物等效剂量(EQD2)公式n1d1(α/β+d1)=n2d2(α/β+d2),设晚反应正常组织α/β值为3,n1d1(3+1.2 Gy)=70Gy(3+2 Gy),则有n1d1=83.33 Gy,即对晚反应正常组织,观察组1.2 Gy,2次/d照射83.33 Gy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相当于对照组2 Gy常规分割照射70 Gy产生的生物效应。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近期疗效、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以及长期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卓越[10]等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且安全可靠,临床意义十分显著[11]。
综上所述,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能够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能够有效保护肿瘤靶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临床意义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郭克锋,柳玉花,李宗民.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1):76-77.
[2] 刘德干,徐文静,翟晨彤.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6(6):530-533.
[3] 王玉祥,王军,王祎,等.食管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疗效初步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6):489-493.
[4] 彭明尧,何兴平,杨胜利,等.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1):6543-6544.
[5] 陈创珍,陈建洲,李德锐.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长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1):66-70.
[6] 宁忠华,裴红蕾,顾文栋,等. 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6(6):504-508.
[7] 陈斌,陈海燕,周小祥,等.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食管上段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5):407-408.
[8] 王玉祥,祝淑钗,苏景伟,等. 老年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2):131-134.
[9] 彭康明,朱志梅,周江云.三维适形放疗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7):457-459.
[10] 卓越,栾宏辉,田桦,等. 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晚期食道癌治疗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6):105-106.
[11] 于正荣,范丽华,郑亚君.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2455-2457.
(收稿日期: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