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华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会计》是中职学生的入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做账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在该专业课教学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以探讨如何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就业技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行动导向;基础会计教学;就业技能培养
三年的职业教育与三个月的职业培训有什么不同?学生走出校门发现所学的课本知识并不能在实践中直接运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德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给出了答案。相比于讲授式的传统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行动为导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自主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沟通等核心就业技能,从而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目标的共同实现。短期的职业培训可以让学员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学会做账,但就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沟通等核心就业技能的培养,由于时间的限制,短期的职业培训是无法做到的;而有了这些核心就业技能,走出校门的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新技能也能加以解决。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只是旁听者,而是每次学习行动的主导者,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获取直接经验。
这样模式下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学”的方法和模式,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教学效果考核上强调的是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教师讲得好不好。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会计》是中职学生的入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做账方法,对此学生是没有任何认识和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讲授法似乎应该更适合,但单纯的讲解过于抽象及枯燥,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效果不明显。能否在最基础的专业课学习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期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为此,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在一开始的学习时就采用行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自主获得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对象是什么,会计六大要素两大平衡公式甚至会计复试记账方法等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一阶段: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景,引起注意,启动思考。
在该阶段应注意所创设的情景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情景设计应充分发挥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中的可利用性,围绕学习者的原有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学习者将各情景任务付诸于行动。
基础会计前半部都是理论性的内容,主要解决概念、特点、原理等基础知识,学生首先必须明确会计是核算特定主体已经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围绕这一教学内容在第一次课上就进行了一次真实的经济活动:筹集资金。教师作为发起人,发动学生参与到资金的筹集中,并产生借贷关系。
具体活动是结合当时临近中秋,教师首先提议与同学一起采购一批灯笼回来,在校园销售。随即教师拿出现金200 元作为资本,并盛情邀请同学入股。很多同学处于一种不知所措或是旁观的心态,但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在经过再次游说后,有同学拿出现金50或100元表示愿意投资,气氛开始逐渐活跃。筹集到现金350元后,教师还随手拿起学生桌面的物品比如计算器、文具等作为入股,最后再让一位同学取出现金如100 元作为对他的借款。在筹集资金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全班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筹集资金结束后便紧接着进行下一阶段的活动。
随后还可创设的情景则为虚拟,如购进货物,销售货物,偿还借款等,这一虚拟情境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
第二阶段:进行角色定位,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等技能。
该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处的情境产生问题,问题的提出者既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问题的提出必须结合教学目标。
当学生很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后,教师要给与学生角色定位:例如在第一阶段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中,假设你现在就是一名会计,面对这样的环境———筹集资金(以后是购买货物、销售货物….)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会计记录什么,即会计核算对象的理解;②应该怎样记录,即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给予直接的提示和答案,只需要强调学生对会计是算钱的这一已有的认知,同时可以指出结合课本的哪些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尽管学生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可能千奇百怪,甚至是错误的,但没有关系。学习就是一个应该包括挣扎的过程,没有答案,必须在海水里游来游去,直到游到岸边为止。
在这一阶段,为避免学生无从思考,个别学生不参与,分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里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所有教学法都涉及一个如何开展的形式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具体教学法的开展,是因为小组合作能化整为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能让其参与到问题解决的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意识和能力。
为避免无意义的讨论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必须加以事先设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及点评,培养总结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时间到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主要是海报和解说。教师事先发给每组空白纸,要求每组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记载在纸上,再到讲台上或者到别的小组进行展示和解说。每次活动展示的同学都要求是不同的同学,以求每个同学都能参与。
点评通常分为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小组互评是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各自思考碰撞产生火花的平台。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控制好时间。
教师的点评应该是积极的,积极的点评是对学生参与和努力的一种肯定,点评时要注意运用语言手势等技巧,创造汉堡包式的评价,即肯定—建议—肯定。
教师的点评还应是对每次行动结果的理论性深化。除了帮助学生对本次行动所涉及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并明确下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从而将本课程知识系统化。
例如会计概念: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具体分类→会计科目:会计要素的具体名称等。
以上三个阶段是对基础会计课堂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总结。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模式,虽然耗的时间较长,但同学经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慢慢推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公式等等知识,特别有成就感,既提高了独立学习、沟通合作等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三阶段模式能否成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常态?具体运用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何创设更多更有意义同时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行动的情境?受到课桌摆放的固定性及课堂时间限制,每次的分组应如何解决?难题自然不少,但相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
(作者单位: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