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投稿殷浩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26次
  • 评分4
  • 50
  • 0

◇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中学 易继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120-01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情感交汇的磁场。教师对文本倾注情感,学生方能情动于衷,整个课堂才能情味浓郁。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情感,教师师讲得累,学生也学得辛苦,这是现代文阅读教学尴尬局面的真实反映。那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

现在的初中生思想开放,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接受新知识也很快。教师应该为拥有这样一群活跃的学生而骄傲,要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实践证明,板着面孔上课,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可接近,有表达的欲望但不敢表达,迫于老师的威严,表面上老老实实,事实上思想却在开小差。教师不妨和学生交朋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或面露微笑以示友好;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多和学生谈心;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情绪,发现问题,师生及时沟通。师生关系密切了,感情深了,就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动脑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如何充分生发。”告诉我们:精神和情感培养高于一切。难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呢?

1.展现教师的精、气、神。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的价值体现,必须外化为教师在课堂上的“精、气、神”——精力充沛、气质优雅、神采飞扬。课堂上,“除了学生,四大皆空。”只有教师全力投入了,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教师要以真情实意、真才实学去征服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情感。展现教师精、气、神的方式可以是:

(1)范读。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朗读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认真体味作品的感情,才能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语文教师,要多看《新闻联播》、多听广播,还可以多听自己的朗读录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练习多了,也就“功多艺熟”了。

(2)范写。教师的板书应该作到工整、漂亮,给学生美的享受。如果教师的字写得很糟糕,有资格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吗?教师写“下水”作文,能体验作文的甘苦,指导学生作文时能有的放矢。

(3)范背。学语文贵在积累,背诵是积累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老师必须先会背诵。既充实了自己,又起到了示范作用。

(4)即兴表演。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肢体语言能使学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表演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只是取悦学生。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渊博”一词,用“渊博”造句,很多学生没有理解意思,有的同学说“老师渊博了我”,有的说“我的衣服很渊博”。这说明光靠讲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教师戴着小帽,穿着长衣服,一副眼镜横在鼻梁上,怀抱一大叠书慢腾腾地踱进教室,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师启发说:“老师这个样子显得很有 ?”“学问!”“换一个词就是 ?”“渊博!”这个示范表演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而且让学生理解了“渊博”一词的含义。

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心中装着学生,倾情投入,才能吸引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

2.要以人为本,使学生想学、乐学、好学。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先天智力,以及个性差异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大相径庭,这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

(1)叙述故事导入法。《出师表》一课,学生不容易领会文章的深意,上课时,教师抓住某些语名,顺藤摸瓜,给学生讲故事,使学生想学。

(2)设置悬念导入。上综合性学习《好读书 读好书》时,教师这样导入:“据说,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现在也请大家拿着这把找书的金钥匙,去读好书吧!”

其它还有比较导入法、提问设疑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等等。通过以上导入新课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有以下原因:首先,教师讲得深,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其次,教师反复讲学生已学会、理解了的知识,学生感觉味同嚼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具体做法是:①目标激趣。目标明确,学生觉得切实可行,易于达到学习目标,易获得成功感,可谓是“望断天涯路不迷”。②方法激趣。千人一面,令人生厌。教师要善于启发。一是“引起”,教师自始至终都要做“引起”工作,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二是“自动”,“引起”是教的特征,“自动”则是“学”的特征,“自动”是“引起”培植起来的。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适度”,教学的适度,要使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达到学生能够适应的程度。讲座式、讨论式、问答式、自学式、导学法、互学法,要灵活运用。

农村的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知识面狭窄,胆小自卑,思维不够活跃,自学讨论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可以活跃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课堂效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教师就用不着再费口舌,让学生自学也是教师精讲的前提。学生自学一般采用以下步骤:学生自学—

相互交流讨论—精讲点拔。“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批文以入情”,把课文中的“情”,“移”到学生的心理,以情动人,使学生“郁郁乎情生”。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学生交流讨论后,笔者设问:给孔乙己设计一条出路。学生很踊跃,有的说让他当老师,但要戒酒,还要讲卫生;有的说如果考不中举人,就不要死读书,应该掌握一项生存的本领,边劳动边学习;还有的说他字写得好,可以给别人当秘书但不能偷。这些观点既针对了人物性格中的弱点,又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这说明课文内容已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只讲学生不会的,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知识系统化,如穿针引线般把零散的知识像珍珠一样穿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和把握,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老师教的知识只能是九牛一毛,要想成为一个很好地适应社会的人,还得好学才行。魏书生把“教书”放在第三位,“育人”放第二位,第一位是“自强”,要自强,必须从好学开始。首先,手不释卷的习惯。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理想形成的黄金时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经岁月淘洗下来的名篇美文、激励人心的名人传记无疑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其次,写日记的习惯。这是一个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好方法。魏书生老师把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最后,关注、反思日常生活的习惯。在学习中思考,在生活中提高综合素质。有了好学的习惯,就会有充实的灵魂,就会享受到追求和奋斗的高层次的幸福,就会关心人、尊重人,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有了好学的习惯,就会有旺盛的求知欲望、顽强的毅志,就会永远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情感。

综上所述,一位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不忘育人,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在情感的濡染中得到发挥,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