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羚羊木雕》

  • 投稿李明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68次
  • 评分4
  • 81
  • 0

郑廷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中中学038300

【教材分析】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同这个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一起,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宽广博大的亲情世界。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羚羊木雕》正是体现着浓浓友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两个小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友情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友情的理解是珍贵的,所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领悟友情的真谛,是尤为重要的。

【学生分析】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十二、十三岁的形成独特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因此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他们心中有自己对于伦理道德逐渐形成的认识,他们脑海中涌动着自己对于生活中亲情的感悟。

【设计理念】

《羚羊木雕》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是具有作者张之路鲜明创作风格的一篇文章。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本课我采用这样的思路教学:听读、感受——概括、欣赏——分析、理解——提炼、积累——提升、写作--感悟。

【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在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准备,力争有创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真实的辩论。

(2)能力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进行表演展示,设计出故事冲突的结局。体验真实的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真实的辩论,激发全体学生积极的思考,引领学生真实感受生活。

2、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并掌握生活技巧,高质量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友情。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教学主要过程】

了解情节(文章写了怎样一件事?)

教师: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板书)

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提示: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⑴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②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

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

(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⑵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①礼物应不应该送?(分甲、乙展开辩论)

②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

老师小结:

甲 该送:情比物重要

乙 不该送:父母送给自己的礼物怎么能回使友谊变得俗气。这对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随便送,是送给好朋友,转送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礼物。而是万芳特别喜欢(她也不是因为名贵而喜欢,而是造型别致,美观)这并不庸俗。

(过渡)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把它送给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

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

[小结]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试想连命都可以送,还有什么不可以送的啊?(江湖义气除外)当今社会有多少重情轻财,他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困难的下岗职工送去生活费,为失去父母的孩子资助学习费用,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对文章的主题已经有了鲜明的认识,那就是羚羊有价情谊无价,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人误解,内心很委屈的经历,说一说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人生活在这样世界里,不可避免的与人交往,理解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们之间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恒的话题。(出示)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忧愁。

教师小结: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作业: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好。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快速默读,然后集中讨论我与父母冲突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虽然学生也是积极参与讨论,但感觉他们与作品好像隔了一层纸,对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彻。改为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妈妈“这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发言越来越积极,所有的同学都投入了这场家庭纠纷。”我”的委屈伤心;爸爸的圆滑世故;妈妈的着急严厉等等都在评议和争论中发现、理解、把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板书

《羚羊木雕》

张之路

写了三件事:万芳和“我”换裤子——上星期

“我”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妈妈(爸爸)重财轻义(妈妈固执、生硬,爸爸老成持重)

“我”重义轻财

奶奶通情达理

万芳仗义理解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讲读激情却富有理性,将学生在粗浅的理解《散步》仅仅是对孝顺的歌颂中拉了出来,进而上升到对生命的赞叹。

2.我在与学生建构了该图后,又利用学生惯有的思维误区,用文本中的语言解构了这张人物特色图,回到了这篇属于莫怀戚的散文,即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由衷的感叹!

2.不足之处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我在关注度上还要加强,如学生对奶奶慈祥的质疑,如能关注加以探讨,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厚度,学生收获可能也会更大。

2.我的整节课的设计紧凑,但是在教学策略的应用上还是有欠缺,比如对文本中出现的奶奶、我、妻子和孩子的性格分析太多,没有抓住重点,事实上,文本是对生命的感叹,无论何人何事均应围绕这一环节来进行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