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强课堂对话培养学生能力

  • 投稿ido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77次
  • 评分4
  • 52
  • 0

文/杨朝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教学有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教学,不应只是师生间的单一对话过程,而应是丰富的、多元的。那么,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将对话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结合呢?

一、师生对话,规范“听”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听”。

1.激活听觉思维,引发学生思维。教师的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老师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日久天长,就能激发学生听话兴趣,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培养。

2.加强对学生听话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及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教师耐心倾听,对学生认真听话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师生坦诚地进行精神交往、心灵沟通,产生思想碰撞,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

二、生生对话,强化“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1.要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学完本单元后,开展“上网是否有益”为题的辩论赛,辩论后,使学生深深地明白上网的益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才是真理。”孩子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激发思维的能动性,才会有深入对话的冲动性。学生在辩证思考中培养了说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学生通过同桌、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获得对文本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的目的。

三、生本对话,优化“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获取书本信息的首要方式。通过大量地读,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很广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品味,可以使他们学有所得,使文章的作者、教师、学生之间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1.读进去,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笔者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季羡林”,让学生主动探索文本作者季羡林,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事业追求。学生从心里热爱、敬佩这位伟大的作家,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这样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奠定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情感基础。

2.读进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笔者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文本,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首先读出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几件事?接着抓住课文中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句好好品析,反复读悟,让学生体会情感。在感触深刻的词句旁写上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教师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四、多维对话,学习“写”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2.把听、写、说有机地综合起来。在进行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听其方法后练写,再让学生生生、师生交流评议,达成共识。让孩子们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这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学生、文本走进彼此的心灵,彼此接纳,相互造就,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可以从文本中汲取信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了学生听、写、说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迎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