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应加强语法知识教学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60次
  • 评分4
  • 62
  • 0

曾志强

多年来,受“淡化语法知识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内容一删再删,导致师生极其不重视,教学极不正常,学生语法知识极为欠缺。众所周知,汉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者应融为一体,互为作用。过去,教学强调了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新课程改革后,强调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忽略语文工具性,淡化语法知识教学,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忽视语文语法教学的原因

(一)教师对大纲精神理解偏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应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所谓“随文学习语法知识”,是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应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随文学习语法知识”已然变成一句空话。师生对语法知识教学兴趣索然。实际上,人文性也好,工具性也好,关键在于一个词“过与不过”。然而,现在是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语文学科人文性,却在某种意义上冷落了它的工具性。课程改革之前,老师们在授课时都能较注重语法知识的教学、传授,学生语法知识学得也比较系统、扎实。应该指出:现在老师对大纲的这句话理解不够透彻,认为语法知识可有可无,老师授课时几乎不讲语法知识,以至学生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状、补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涉及到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更是茫然不知,更遑论借助语法知识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二)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现行中学语法教材的语法教学内容全部安排在初中学习,主要集中在二到四册(语文版),其中二册介绍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12种词性;三册介绍了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等五种短语类型,两种特别短语(连动短语和递进短语)以及对复杂短语的分析;第四册介绍了句子及按句子内部结构分类: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句子按其功能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介绍了六种复句类型及简单的二重复句的划分。由以上内容安排可以看出:在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这五级语言单位中少了语素和句群,由于未介绍语素,介绍词的知识也就略去了词的构成,也就没有按功能关系介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甚至,连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的主干的提取都只字不提,况且教材中语法知识的介绍极为简单,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和相配套的练习。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以致见到语法知识的内容就干脆不看。

(三)深受中考指挥棒的误导。现在从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来看,命题内容中几乎不涉及语法知识,也就是说语法知识只学不考,而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反复强调:语法知识只学不考。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正是受到中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师生对语法知识往往淡化处理,甚至不屑一顾,把所有的语法知识当作不存在。

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不断在淡化,语文语法知识教学极为不正常,有的学校甚至取消语法知识教学,学生对语法知识的了解极为欠缺。那么语法知识真的百无一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二、学好语法知识的有利作用

(一)有助于理解文意,提高阅读能力。学好语法知识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或中心的作用有很大的帮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一个复杂单句。教授这句子时强调“望”是谓语,后边的七个句子都是“望”的宾语,也就是说后边的七个句子都是“望”的对象,是作者亲眼所见,是实景描写。抓住了这一处文字,这段文字的理解就容易了,同样的,在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一个很长的单句,学生把握句子的意思有难度,但只要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予”,谓语中心语是“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充当“爱”的宾语,那么一下子就可以把握这句话的含义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么一句话,“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只有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学生才会明白:句子的主干是什么?句子的主干是:清香夹杂吹来。什么发散的清香?“豆麦”和“水草”所发散的清香。“豆麦”和“水草”是什么关系?“豆麦”和“水草”是并列关系。“朦胧”这一词语用得好,好在何处?“朦胧”这一词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新鲜、生动,写出了月色与水气水乳交融的情状。笔者并不是说语文老师一定要用成分划分来析这句子,而是说,学生只有具有了语法底子才能这样分析。如果学生能这样分析,那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透彻、深刻了。

(二)有助于规范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现在很多老师都感到学生的写作水平退步了,特别是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更是下降不少,甚至在高校里,很多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语病颇多,不知所云。在学生的习作里教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病句:“他那崇高的品质,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有很大的进步”,“是否努力学习,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小东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礼物”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因为学生对相关语法知识不了解,只要对语法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上面例句中的语病就可以结合短语类型、句子成分搭配,对句子“主干”和“枝叶”有步骤地检查,这样就不难发现语病所在,语法知识就能起到规范语言表达。语音表达的准确性,也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学生如此,很多报刊杂志刊登的文章语法毛病也不少。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他的《论基本属实》文章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江南饭庄来信:贵报〈〈古诚纵横〉〉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这么一个例子,他说: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像电视里有这么一句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病句,它前后自相矛盾,既然不收礼,为何还收脑白金,难道脑白金不是礼物?像这样的广告语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随处可见。这些病句的产生原因很多,但没有掌握好语法规律应是主要因素。

(三)有助于学好其它科目,提高理解水平。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甚至是优等生,英语学习也颇为吃力,特别是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更为力不从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曾经就这问题与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很多学生意见颇为一致,认为语文语法知识的缺乏影响了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如果把中英的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些年,在“淡化语法”论影响下,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如果学好了语文的语法知识,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学好英语的语法知识。同样的学好语文、学好语法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语法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这对于理科的一些公式、定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再者,物理、化学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简答题的回答,语言要求极为规范严谨,这些都需要语法知识的帮助。

(四)有助于汉语走出国门,提高我国形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世界上兴起了一股学汉语的热潮。这对于把汉语推向世界是绝好的机会。但是,如果连中国的读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汉语的语法知识,又怎么能够教好外国人学好汉语?又怎么能让外国人知道汉语的博大精深?又怎能把汉语推向世界?

三、采取的对策

(一)修改教学大纲的内容。“随文学习”这词很让人容易理解成“可有可无”的意思,不能引起师生对语文语法知识的重视。长期以往,连语文老师都淡忘了语法知识的内容,那就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了,文化如何传承?语文知识到目前虽存在争论,但由王力、吕叔湘、黄伯荣等语言学家的不懈完善,应该说是比较系统规范,非常有必要在中学生中进行普及。虽然教师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语言学家,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了解,都不知道,如何把语言文字学好,并推向国门。其实,在初中三年时间学习相对系统的语法知识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多负担。所以,为了引起师生对语法知识的重视,有必要把目前教学大纲中的“随文学习语法知识”改为“掌握相对系统的语法知识”。只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老师才能完整、规范地把语法知识进行传授,学生才会认真、扎实地学习语法知识。

(二)充实教材的语法内容。什么是语法?《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语法,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短语和句子的组织。”黄伯荣、廖序东所编的《现代汉语》中是这样界定的:“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所以加强语法教学应增补教学内容。了解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义,了解句群知识有利于学生写作,这些知识都应让学生掌握。而且学生学习了语素、句群,便于他们了解五级语言单位的框架和概貌。句子成分、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主干的提取也应补充。名称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其功能只相当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学生碰到这些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就可以很快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的知识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但非常有利于学生分析语句和语段,这些知识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当然,语文版的初中教材把语法知识放在二至四册,也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为便于教学和学习,应把语法知识相对集中安排,同时应增加适当的练习(目前关于语法知识的练习一题也没有),以巩固学习成效。老师主观上也应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把语法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并且要贯穿教学始终。

(三)改变目前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价,更多的是导向和激励,所以重视语法知识教学,应改变目前的评价。换句话说,语法知识不能只学不考。如果仍然如此,无疑,老师仍会淡化语法教学甚至取消语法教学。所以中考的指挥棒极为重要,应在中考的语文试卷中适当安排一些分数,对浅显的语法知识进行考查,如病句的修改、短语类型的判断或句子主干地提取等等。如果能这样,不仅老师会重视语法知识教学,学生也会主动学习语法知识,只有这样,语法知识的教学才不会出现目前如此尴尬的局面。语文中考试卷考察语法知识这与语文学科的性质一致,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二者是平等,是融合在一起的,不应该有偏私,更不应该因个人喜好走向另一端。试卷中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时,就不能忽略语法知识这块内容。

总之,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应加强,而不是削弱、淡化。初中生学习相对系统的语法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的语法修养是正确理解文意、规范语言表达、传承祖国文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剑澄.发挥语法作用,提高语文水平[J].中学语文教学,2000,(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邓木辉.从教学衔接看中学语法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0,(12).

(曾志强 泉州市泉港区第六中学 36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