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由朱光潜的美学理论俯瞰中学议论文教学——浅探议论文写作思维由共性向个性迈进的指导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37次
  • 评分4
  • 78
  • 0

前 言

读朱光潜的《谈美》,宛如登山遥望,眼前浮现天际的曙光,三年前构想的关于作文的简约有张力可行性的的实践操作终于找到文艺的理论依据,也因此心里更透亮,前行更坚定。于是乘着微光写下一点感慨,斟酌梳理行文,竭力保留大师的原话,力简笔者的评述,大师的真义足以让我们淡定从容。

作文教学需要俯瞰。俯瞰文学的发展历史,俯瞰当下师生的教、学现状。俯瞰可以连线,过去、现在、未来;可以成面,学生心理层面、教师心理层面、文章呈现层面。从教育起源看,无论是“教”的讲授还是“育”的养成,都离不开对“经验”(客观规律)的审视,方向对了,重点明确了,有效、高效、长效才有可能。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越来越丰富的教学研究,越来越多元个性的学习心理,让我们时而无所适从。在万千变化中寻找不变,以不变衍生丰富多元,让创造与个性不失“本”且“自由灵活”。俯瞰是总结得失的科学途径,没有俯瞰,很难看得真切、看得透彻。俯瞰,而后定心;俯瞰,而后简约;俯瞰,而后从容。

朱光潜先生高屋建瓴,认为艺术创作是相通的,文学创作是相通的。在此藉朱光潜先生对文学发展的俯瞰,取其四点,旁通议论文教学应有的心态。

一、创造与格律

首先,艺术创造一定是有格律的。朱光潜认为,“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1]格律,最初是从人们自然的语言感觉中归纳的,一旦产生,就延伸为规范律。其次,格律由规范走向至美,由至美走向束缚。闻风响应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在彼为美者在此反适增其丑。先生强调:“从历史看,艺术的前规大半是由自然律变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2]再次,既有格律由挣脱走向新格律。“文艺革命的首领本来要把文艺从格律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的闻风响应者又把他们的主张定为新格律。”[3]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一切文体始盛而终衰。反思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皆有时代需求的新格律,新格律最初都是清新可人的,它释放了人们束缚已久的心灵,荡涤旧时代的沉闷气息,也总是在呼之日高、一哄而上的单调发展中变得陈腐僵化。

由此,总结三条:艺术创作有格律,涌现在历史长河中的格律是多样的且都有特定的合理性;格律的发展在于以饱满的精神、新鲜的意象注入,衰退在于乏味的形似沿袭;最想指出的是,格律发展到一定时代后,一般都存在新范儿主格律,但文艺的格律实际上是多样化存在,随着世界之窗的逐步打开,现代文明的反思、古文明的追忆,甚至出现多样化认同与饱和,不可阻挡的是人们对新格律的追寻,历史走在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道上,当代东西方皆如此。

于是,总结三条:艺术创作有格律,格律是多样的且都有特定的合理性;无论何种格律都必须以饱满的精神、新鲜的意象注入,否则,任何格律都走向失败;格律发展到一定时代后,它的存在是多样的,甚至出现多样化饱和,进入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当代东西方皆如此。

俯瞰艺术文学更替,审视议论文“教学”,可以得出三点:议论文写作必须入格律;议论文的格律也是多样化存在,没有最优,不可单一存在,应重视格律的发展与突破;议论文格律之魅力在于创造性注入的饱满的精神、新鲜的材料。

二、格律的群性、个性与创造

首先,格律的群性源于最初情感表达内在的共性,是不变化的存在。(情感的原始表达只有情感本身而无形式,由此归纳出原始的语言等于艺术外化形式)但是,人类的情感也是有群性与个性的。群性得诸遗传,是永恒的;个性成于环境,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由此,朱光潜先生说:“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的存在……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4]不变化的自然律,即格律,这种规范律是永恒的。其次,艺术的美于格律而言,相生相悖,需要个性,需要变化,需要创造,需要发展。先生说:“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5]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永恒的自然律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再次,个性衍生、延伸新格律的形成。个性是在群性基础上生发开来的,个性的发展不断地壮大,催生了新的流派的生根、新的格律的形成。总之,原有的群性譬若树根,根深则枝繁叶茂花满枝,即个性化丰富呈现,即格律衍生的丰富多样规范律。

于此,总结三条:任何艺术类别都存在群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分别,个性的发展中定有群性不变化的存在;艺术的发展是因袭的创造,群性的原则是永恒的,无法打破;个性的发展也是永恒,否则艺术将失去生命力。

议论文写作:与艺术相通,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形式一定既存在群性,也存在个性,作为教学,认清“群性”尤为紧要,其次应该是两手都要抓,相辅相成;紧抓议论文的群性——不变化的原则作为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内核;议论文写作当关注议论文的多样化的规范律,尽可能呈现古今中外论述类文本之变化者,让因袭本身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丰富的可选择性,让学生找到与特定论述情形、内心感触相匹配的个性化形式。此外,鉴于议论文本身不具有更强的艺术(个性)发展性,也因中学生年龄、阅历限制,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诸如鲁迅、周国平特定风格的个性,但抓住群性、留有丰富个性的空间,将给学生留下创造性表达的空间。

三、创造与模仿

两层深意:创造要模仿格律;模仿的不仅仅是格律。“因袭格律本来就已经是一种模仿,不过艺术上的模仿并不限于格律。”[6]首先,还包括筋肉气息的模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7]类比诗文: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喉舌的动作,都见于筋肉的活动。诗人和文人常喜欢说‘思路’,所谓‘思路’并无若何玄妙,也不过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诗文上的筋肉活动是否可以模仿呢?它也并不是例外。……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8]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拂拂然若与我之口舌相习’,到我自己笔下时,喉舌也自然顺着这个痕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要看自己的诗文的气是否顺畅,也要吟哦才行,因为吟哦时舌间所习得的习惯动作就可以再现出来。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9]诗文创造离不开本于气发于声的朗读式模仿。其次,关乎媒介的背景性经验、文化与学问、技巧的模仿。“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学一门艺术,就是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10]模仿要研习媒介,吸收本门艺术特有的学问与技巧。再次,模仿在于综合。“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工夫大半都偏在模仿。……不过这步工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工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的一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自出心裁。”[11]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得于巧,巧妙综合,出乎其意。

总结:这一层面的引用有些过长,只为详尽“模仿”的真义:模仿在格律、在阅读朗诵中感受发于声的筋肉技巧、在学问技巧的习得、在自出心裁的新综合。

议论文写作:模仿文体形式,更模仿表达气息,模仿语言技巧,模仿中为己所需的新综合式创造。

四、艺术创造与灵感

艺术的创造在触类旁通的灵感闪现。“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12]“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的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我们可知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13]

创造源于灵感;灵感在潜意识中酝酿情思;在别种艺术中、艺术之外的生活中旁通。议论文写作:相信自我表达的灵感存在;在读写的潜意识中酝酿情思;表达观点的艺术互通与生活互通。

结语:提倡要格律是一件危险的事,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件危险的事,两者且并行且辩证。

(南通市“十二五”青年立项课题:《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共性指导与个性延展的研究》)

注释: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73.

[2][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75.

[4][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77.

[6]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79.

[7]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0.

[8]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1.

[9][10]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2.

[1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3.

[12]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4.

[1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9.

(顾亚丽 江苏省如皋中学 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