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帮助初中生习得“把握中心”的程序性技能

  • 投稿念潇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62次
  • 评分4
  • 74
  • 0

吕凤云

阅读教学必然离不开“把握中心”这一教学环节。虽然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必要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技能还是需要在老师的引领、点拨、讲解下,学生才会获得的。不过,就“把握中心”而言,教师该怎样引领学生呢?

这里先明确两个概念。“陈述性知识”主要指陈述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体通过有意识回忆唤醒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即概念性的、平面图式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完成某种活动而需要熟知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是经过习得的技能,即线性的、流动的,即告诉个人“如何做”的知识。“把握中心”即需要有关什么是中心、怎样寻求中心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传播“中心”陈述性知识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心”。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概括一下《春》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生1: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五幅图画。

生2:还书写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生3:老师,我觉得作者还似乎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启示大家,我们要抓住人生的春天,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个学生的回答彰显出他们对“中心”一词的理解有差别,教师有必要引入对什么是“中心”的讲解与讨论:

师:什么是文章的中心呢?

生1: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2:是文章抒发的感情。

生3:是文章揭示的道理。

师:一篇文章总要告诉读者,他为什么写。这写作的目的无非是告诉我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作者如果要传播知识,那他就要介绍清楚知识是什么,比如在说明文中,像《宇宙里有些什么》就是告诉我们有关宇宙的知识的。如果要叙述事情,那他就要告诉或暗示大家他为什么要叙述这件事情,是抒发什么感情或者揭示什么事理,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叙述童年求学的故事,告诉大家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对游戏的热爱等,书写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如果要写景,那他就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感或事理,像《春》一文。如果要议论,那他就要鲜明地告诉大家他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像《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就是主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避免习惯性僵硬、单一的思维。

生:哦,我明白了,刚才这几位学生所说的就是文章的“中心”,但都不全面。

师:对,“中心”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核心内容,“中心思想”则只强调文章所体现的“情感”“精神”“事理”,这两个词都承载着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学段,尤其是起始阶段的学生对文章的中心这一陈述性知识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这一点必须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这样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领他们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即获得程序性技能知识。

二、培训学生把握中心的程序性技能

有了关于中心的基本的陈述性知识,教师还有必要引导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熟悉把握中心的程序性技能知识,习得程序性技能。还以《春》一课的教学为例。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如何把握《春》的中心呢?

生1:文章题目不就是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吗?

师:这是看题目,围绕《春》展开。要准确把握,还需要怎样做呢?

生2:我写作时,习惯上在开头时即交代我要写的中心。

师:这叫开门见山。

生3:朱自清在文章最后用了三个自然段,突出《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这叫卒章显志,或者是篇末点题。

老师这样引导,学生即能感悟出从题目、首尾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而言,学生都能够把握得准文章的中心内容。比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属新闻体裁,它的中心即所报道的基本事实,从题目、导语即可把握得准。不过,文学作品、议论性文章的中心把握相对来说应该难度大一些。因此学生对于这类作品的“中心思想”(情感、精神、事理)的把握有时候未必很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给出更多的把握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程序性知识,比如梳理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过渡句等,这些途径都是可以寻求到“中心”的。

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把握中心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就会谙熟于胸了。

“文章中心”是衡量读者是否读懂文章的最基本的指标,引领初中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是语文老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系统、专业地实施“中心”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3]杨玉冬.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的比较[J].语文教学,2012,(03).

(吕凤云 江苏扬州宝应氾水镇中心初级中学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