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有朗读,语文课堂才真实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15次
  • 评分4
  • 11
  • 0

◎陈 阳

课堂学生展示,带给课堂教学可喜变化,增添课堂活跃气氛。但在实践中,学生的展示内容冗杂,脱离文本任意拓展迁移,实效不大。

教师把课堂和自主还给学生,却忘了把琅琅书声还给学生。《新课标》指出:“应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通过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一、朗读感知

初学课文,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通过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朗读好整篇课文,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好文中重、难点的段落,一定要花时间、力气指导。《我的母亲》第五至八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当家”的艰难及母亲仁慈、温和,又不缺乏“刚气”。总的来说,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段的朗读指导可从感知朗读开始,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朗读要求,感悟文意。不管是哪一层次的朗读,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让他们都看到希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笔者教学《我的母亲》第七段时,先用过渡性的语言(因我一句轻薄的话,她罚我下跪以及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什么?)让学生快速朗读并找到这段的重点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再自由读、互相读、指名读,从而理解这段文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努力把句子读正确,通顺,流利,为深层次的朗读铺垫。

二、朗读理解

朗读感知后,可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朗读要求,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推敲,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笔者教学《背影》第六段时这样教学:①抓重点词句体会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到底有多费事?你能从这段中找到描写的句子吗?通过读,学生体会描写父亲过铁道动作的词应重读。②抓重点词引读。抓住“探身”、“穿过”、“爬上”、“攀着”、“缩”这些重点词进行引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疼爱。③抓重点词“蹒跚”、“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想像读,“你仿佛看到父亲怎样的体型?怎样的走路姿态?父亲又装作怎样轻松?”通过想像,体会父亲强烈的爱子之心,儿子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自已。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文中关键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地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才能理解人物真实的想法,加深理解文章内涵。比如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文中许多细节描写十分耐人寻味。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用疑问带点自嘲的语气朗读,能留给读者思索空间,一个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的小学生形象不断丰满起来。又如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如果能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朗读,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一个热爱祖国的教者形象。

反复地朗读,心灵与文章越来越紧密结合,不断熟练,逐渐深化和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理解。

三、情感体验

立足文本,进入文本的内层,感悟体验真情实感。如《雪》一文第四至六段,在理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保持长久。他看重的是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的精神。这是何等苍凉悲壮的图景、雄浑峻伟的奇观!”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美好情感。这里先用语言渲染,学生仿佛置身于朔方的雪撼天动地、锐不可挡的气势中,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朗读最佳境界。再引导朗读,学生一头扎进文本,从雪的表象里思考抽象出内在的东西。这里的雪不仅仅是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它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内心的含蓄表白。此时的雪,就是鲁迅的内心思想的写照。虽孤独,但它仍然旋转、升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雪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学生一下就把象征着北方无数革命先烈的朔方的雪读得声情并茂,他们“永远如粉、如沙,包藏着火焰,在太空里旋转,升腾,闪烁”,读出了朴实自然的情感。叶圣陶说“美读应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需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通过读,学生与作者感情共鸣,读出真味道。

问答式朗读,读中明旨体验。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师:“然则何时而乐耶?”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师:“范与谁同?”生:“滕子京,古仁人。”无须老师多言,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和“忧乐天下”的情怀已如一泓清泉悄悄地滋润着年轻的心田。

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读出情趣、真情和心声。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陈 阳 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 2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