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慧
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旨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学习,养成好习惯。初中的语文教育是打好基础的阶段,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健全学生的人格。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实行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生活化,就是指在现实的背景条件下实施教学活动,把学生放置于生活中,保证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想法为主,教师处于引导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合作,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从而更好的生活。
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化
结合日常生活,在讲解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去感受、去理解,让学生主动地去体会文章的深意。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更加浓厚,增强了其主观能动性。
结合社会生活,在讲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时,就可以结合社会生活经验,将书本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理解文章的深意。
结合学生的经验,在讲解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学生会觉得陌生,对于这种类型的说明文理解不够透彻,这样的文章在授课之前让学生讲一下自己去过的园林,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比较,寻找二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体会中国建设人员的伟大之处,这样面对陌生的课本也可以做到充分的理解。
二、创建生活化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对教学教案进行设计时,就要以生活为基础,使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如下:
(一)演绎文章,演绎生活
学生学习语文,重点在于理解每一篇文章的真正涵义,将文章与生活相结合、相联系,便于加深印象。在讲解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时,就可以让学生将文章的内容演绎出来,学生化身文章中的皇帝、大臣、天真无邪的孩童,自己亲自去体会文章中每个人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文章中人物的影子,从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学生亲自的演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讲解,学生的理解就会上升一个层面。在讲解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去见一下许久未见的朋友,和朋友聊聊天,感受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学校中生活就要与人交往,与人竞争,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爱上学习,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其团队意识,激发其潜能,化被动为主动。
(三)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点就在于学生进行实践的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便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在《看云识天气》一书中,就有许多的天气谚语、生活常识,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在学习文章之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创设情境,营造生活化课堂
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益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表达情感和与人交流。传统的语文教学,实施的是“黑板教学”,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黑板上学;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畅所欲言,不受限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开拓思维,对学习充满激情。
创设情境是指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比如在讲解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中挂一些有关瀑布的山水画,让学生置于山水之间进行教学,也可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瀑布的片段,使学生感受瀑布的流速和壮观的景象,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讲解朱自清的《春》时,可以把课堂布置成春天的样子,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片绿色的景象,让学生在春天的氛围中学习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语文,能够渐入佳境从深层次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需要加强校园的生态环境和实验室、操作室、活动室等的建设,使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生活。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要求学生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展,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了解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四、改革课堂生活化评价
对课堂的评价进行一定的改革,不以最后的纸质考试为最终的结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课堂评价方式,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生活化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全面可持续发展。创新课堂生活方式,来构建一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的课堂生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张裕慧 江苏省沛县胡寨中学 22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