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成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可见,鉴赏作品的情感,是阅读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最终的归宿。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一、挖掘文本内涵,开展生本对话,在品读鉴赏中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可以说是一座宝藏,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教师在赏析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文章中,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文情感。
苏教版必修一的第一专题“珍爱生命”,教会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地坛、常春藤叶、海伦·凯勒“眼”中的世界、劳伦斯笔下的自然景象……这些都是面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只有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培养对自己、对人生负责的意识。在赏析《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笔者着重让学生体会史铁生思想转变的过程。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忽地残废了双腿,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作者消沉颓废,日日进入地坛。但地坛里的生机和活力,以及母亲无声的关爱给了作者生的希望,继而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和方式。
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遭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但她没有气馁,而是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我常想,如果每个人在他的初识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能有这种体会的人,她对生命的渴望想必是强烈的。在研读文本时,笔者让学生感受作者那种对光明的渴望和期盼之情,学生只有感受到这种渴望和期盼,才能更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才能培养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创设课堂情境,注重学生体验,在语文活动中提升学生亲人的感激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在学习苏教版《我的五样》这篇文章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笔者让三个同学到黑板前,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拿出自己的笔,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五个人。学生选好以后,笔者开始设置情境:有一天,你和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乘船出海游玩,不幸遇船体破裂,船只下沉,为了减轻船体重量,必须有一个人跳下去。设置好情境后,笔者开始发出第一道指令:请选择第一个跳下去的人。
同学们从嬉闹中停止下来,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做出了自己不同的选择。笔者继续设置情境:海水继续渗入,必须再跳下去一个人。当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教室里已经非常安静了。笔者发出最后一道指令:船体下沉,只能留一个人,请再划去一个。这个时候,很多同学眉头紧锁,犹豫不决。
表现最突出的是站在黑板前的一个女生,她手里拿着粉笔,在父亲和母亲的两个称谓之间来回移动。可以看出,她在做痛苦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脑袋上慢慢地渗出了汗珠。让笔者没想到的是,这个女生竟然在前面哭了。最终,在父母之间,她没有划去任何一个。
事后,笔者让学生谈谈这次活动的体验,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平时和亲人生活在一起,觉得他们关心自己、爱护自己都是自然的事情。通过这次活动,更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有的同学说,我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后悔。
三、设置作文训练,激发学生情感,在写作思考中强化学生对故土的留恋之情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教材中,编者也相应地安排了一些作文训练项目,如果能恰当地加以运用,必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设置这样一个作文训练: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次回忆故土和亲人的作文训练,学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回忆性散文。笔者记得训练这次作文的时候,学生正处于高一年级,那是一个初中和高中转换的年级,很多学生第一次离家,融入到高中的集体生活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生活环境,开学时同学们很有新鲜感。但这种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开始想念以前的亲朋好友和家里的父母,年龄小的同学还偷偷地抹眼泪。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训练了这篇作文。笔者引导学生把回忆集中在自己熟悉的人物上。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陷入沉思,并开始构思文章,很多学生很流畅地完成了作文。对学生上交的作文,笔者仔细地进行了阅读、批改,很多学生的表述很让笔者感动。有的同学说,我想念我家后面的那条小河了,我以前在那里游泳、捕鱼,那里有我快乐的童年。有的同学说,我想念我家屋前的那棵大树,想念和伙伴在一起嬉戏的时光,还有的学生说,我想我妈了,很久没有吃我妈做的荷包蛋了……
中国人对家、家庭、根有强烈的认同感,不管身在何处,让自己魂牵梦萦的还是生养自己的那一方热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故土的留恋之情,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写成的,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有其独特的感受和体会,闪烁着作者的真知灼见,甚至有的文章是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写成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意义和情感价值,充分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情感丰富的大写的人。
(张宣成 连云港市板浦高级中学 22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