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军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在生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反馈四阶段中,正确把握和摆正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使生本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一、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是设计者。彼得·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合乎生活实际,更要合乎人的认知规律。
学生是研究者。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能切实考虑学生自觉参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成功时获得快乐,在学习中获得充实感,在不断实现自我时生发出积极上进,不断进取的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必将受益终生。
如:学习《芦花荡》的设计,学生能很容易找出正面描写老英雄的语段,但对侧面描写未必能顺利找到,教师若能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进行一次类似的作文写作训练,尝试从正面、侧面刻画人物形象,就一定会使学生得到启发,不仅能找到文中的侧面描写语段,而且认识到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描写效果。这就抓住了问题实质和根本,进而达到内化方法的目的,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
二、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是合作者。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亦不同,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其中,参与讨论,作必要的引导,使生本课堂彰显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班内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力。
教师是巡视员、组织者。巡视员的职责就是更多地观察、倾听、准确搜集信息,把握学情,了解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倡导重视教学过程,即教师把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把真正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看看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组织课堂步骤,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展示交流阶段
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学生负责主持,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出问题。开戏就要让学生们“交上火”,主讲次序以举手先后决定,主讲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做讲解或陈述后,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深化认识,经过一番争执、辩解后,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展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梳理要点:让小组互相出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另一组PK,胜者积1分,败者积-1分。这样,学生兴趣十分高涨,大家激情飞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错误交流。出现错误的问题,分析原因,讲给大家听,对解决问题的途径、采取的有效举措一一陈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质疑解惑。在学生自学中,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疑难、困惑,可以表述出来,有不同的观点或疑问也可展示。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增进情感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学生变成了真正的主人,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充实,因学生的互动而精彩,也因学生的成功而丰富。
四、评价反馈阶段
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经过前三个环节后,为了保证实效,要不失时机的及时评价和反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总结发言,掌握其学习程度。与此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要一语道破,不遮不掩,指出错误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同种类型的问题予以巩固练习。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