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礼
在初中语文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挥棒下,初中语文教材对语法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删减,在教材的附录里,语法静静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中考的试卷上,明显的语法点的考测早就不见了踪影,语法成为语文教学被冷落的对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不能放弃。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
1.淡化语法现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严重的弊端是应试教学,最普遍现象是淡化语法教学,对于基础的语法知识点讲得支离破碎,仅仅对有助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作文修改时对最基础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简单讲解,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从字顺,作文的句子通顺易懂,符合逻辑习惯。考试考到的语法内容也是仅限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这一切,导致初中语法的淡化教学,学生学到的语法知识点也支离破碎,最终导致语法教学的缺失和遗憾。
2.超出语法课标
与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对立的是过度强化语法教学,所讲解的语法知识超出新课标的范围和难度要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难度系数大,教学也不奏效。
如对于“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概念、结构、四种句式一一明细化,例句讲解透彻、练习面面俱到,致使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与高效课堂更不符。因为新课程标准只要求能辨别出是否是主谓句就可以了。
二、初中语文教学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1.了解造字法,减少错别字
作为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学生作文的批改,且不说语句是否通顺、篇章结构是否合理,单就错别字,就让老师们摇头感叹,再三强调注意错别字,学生还是错字连篇。
如果对字的音、形、义进行一体化分析,渗透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可以助学生减少错别字一臂之力。如“桥梁”、“高粱”的“梁”和“粱”学生总是一错再错,如果告诉学生“高粱”是一种粮食作物,与“米”有关,“桥梁”不需要“米”要用“木”建造,那么,学生会记得清楚、分得明白。
2.掌握语法,有助于阅读的提高
“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能力”是新课标给语文教学提出的中心任务。但目前淡化语法的现象,影响学生语感的缺失和感知能力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做阅读题时,读不懂题、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对于句子的理解更是“主干”和“枝叶”分不清,严重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习语法,有助于写作的提高
适当进行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病句是作文中的又一大问题,病句的普遍存在,除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外,关键在于语法知识的困乏,语法是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基础,由于语法的缺失,生造词句、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等随处可见,使文章词不达意、文不传情。
三、语法教学——古为今用、今为古用
1.古为今用,注重拓展
所谓“古为今用”指借鉴古代文化遗产,推进社会的发展。用在语文教学中,指的是阅读现代文时,借鉴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理解现代文。其中,数字的用法就可以收到“古为今用“之效。
如古诗词中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我辈情钟不自由,闲白却九分头”、“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等这些诗句中都含有数字,而古汉语中的数字三、七、八、九、十、千、万等都不是实指,是虚指,极言很多之意。用这个语法知识,现代文的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六神无主、五畜兴旺、五彩缤纷、狡兔三窟、千军万马、万马奔腾、一目十行等中的数字也是泛指之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指。
借助于分析古汉语中的语法句型,拓展到现代文,对理解现代文的句法结构也大有裨益。如《黔之驴》中的“蹄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给学生说,“蹄”是名词动用,用“蹄子踢”之意,“蹄之”是主谓宾结构,省略了主语“驴”,之是代词,代指“人”;《敕勒川》中的“笼盖四野”中的“笼”是名词,而在这个句子中是“像笼子一样”的意思等。如果把文言文中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于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短信我”就是“以短信的形式告诉我”,“给我发短信”之意;“饭后,写作业”,显然,句子中的“饭后”指的是“吃过饭后”,是名词动用,利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今为古用,注重迁移
“今为古用”就是用现代汉语的相关语法知识解决文言文中的句法、语法结构,以简单易懂的句法分析文言文的句法和语法,利于学生接受。如《荷塘月色》中有几个比喻句: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分析这几个比喻句的用法的贴切、形象、生动,并能找到本体和喻体,理解二者的联系。将这些修辞手法潜移默化到文言文中,理解文言文中的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轻松理解和运用。如《小石潭记》的写水流声的比喻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理解起来就不是很难,如果没有现代文中的修辞知识做基础,学习这篇文言文,讲起来比喻,势必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在教学中,适度渗透语法教学,采用“古为今用”、“今为古用”的纵横联系的方法,使语法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语法教学服务于阅读、写作,成为语文教学的彩翼。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单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