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发
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要落实好课标的要求,做到在必修的基础上有效拓展和提高,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选修课的教学设计总体策略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一、兴趣为先,突出选择
“选修”一词是“选”字在先,先有“选”而后才是如何“修”。有谁来选?主体当然是学生。但实际情况是受学校、教师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把所有的选择权都交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就学生自己来说,也可能无所适从。所以,关于选择,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校、教师层面的模块选择,二是学生层面的模块中具体内容的选择。学校、教师的选择应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在课标指定的五个系列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确定模块,选定教材。比如在“诗歌与散文”系列中选定“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个模块应是全校、全班统一的。学生层面的选择,主要放在该模块的具体内容选择上,选择的个性化也只能体现在这一点上。
就学生对模块中内容的选择,因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发展方向有所不同,教师必须对该模块的内容做恰当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以激发兴趣。兴趣源对于以往学习的程度,源于某种特殊的机缘,源于老师对模块内容的介绍和激发。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在学校老师指定的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愿意学习的内容,然后在教师、学生共同协作下,按一定的计划完成两三个专题的研讨学习。
二、能力为本,提升素养
语文选修课的根本还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化、深化,还是要落实课标的教学目标,还是要围绕积累和整合、思考和领悟、感受和鉴赏、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等目标,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有进一步提高。语文选修课,还是语文课,不能因学生兴趣,去研究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等。往往有的学生选择的内容与这些有关,结果成了历史选修课或生物选修课了。
学生选择何种内容都必须围绕“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来进行。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了模块中的某一内容后,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高中语文学习目标的要求,安排学习的步骤和方法,确定学习的重点以及成果展示的形式,并指明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试图提升和强化哪方面的能力。课标中说,有的内容适宜应用能力提升,有的适宜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的适宜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所选内容,强化和突出某种能力。
三、专题为主,强调特色
开展专题教学,是课程标准的建议,更是选修课教学设计的实际需要。语文选修课“面广点多”,五大系列,十多本教材,如果一本一本地学,一篇一篇地教,很难体现出“选”的特点,也很难“修”出效果。采用专题为主的策略,则有利于知识架构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理解层次的深化和升华,有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色的形成和发挥。
确立专题,应从选修课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找到选修教材的整合点、内容的切入点、能力的提升点、选择的兴奋点,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色。
一般来说,一本选修教材(一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只有九周,教师应在学生学习之前,根据其特点设计好若干个专题,在课堂上介绍各专题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先选一个专题,然后把所选专题相同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进行专题研修。研修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一定要符合语文课程目标。一般一个选修专题的学习时间为两三周,完成任务后,再另选新的专题,重新组合小组。一个模块要让学生多选几个专题,在教师确立的专题之外,学生也可自己确立专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选什么专题,也就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在学习中也可能会突出自己的特色,其成果特色往往也与众不同。
四、合作为式,注重实效
“专题为主”主要是从选修课的内容来说的,“合作为式”主要是从选修课的学习方式上说的。课程标准建议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小组的建立,成员的分工,集中和分散,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组内的交流和研讨,成果的展示和分享等等。
合作小组要建立在对某一专题有共同的兴趣和特长基础上的,本小组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对该专题的内容有相同兴趣的,这个专题的学习任务完成,小组也就解散,待开始新的专题时再重新组合小组。不同的小组在同一学习时段所学习的专题往往是不一样的。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同于授课的形式。为了使合作学习有很好的实际效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要给他们赋予特定职责。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的学习进程和每个成员的任务落实情况,记录员要记录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各成员学习情况等等。教师要和各小组密切沟通,对学习的目标、任务、方法、过程等进行指导。
五、内外结合,讲求拓展
这里的“内外”,至少有三层意思:就内容来说是课本内和课本外;就学习形式来说,是课堂内和课堂外;就学习主体而言,是内力和外力。
(一)课本内与课本外有机结合,适当进行拓展。选修课不能凭空而学,选择了模块也就选定了教材(课本),这是教学最基本的凭借,但不能就课本学课本。课本内容可能是几个点,由这几个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与课本外的内容联系,拓展、延伸出若干线,线线相连,形成语文能力的面。
(二)课堂内与课堂外适时结合,掌握学习进程。学生选择专题学习,也应由一个个环节来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均由课内、课外两部分组成,课内重学习任务的布置安排,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讨论,重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点评;课外主要是学生的阅读,查找资料,自主完成选择的任务,形成主要的学习成果。这样,课内外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选修课学习也就真真活起来了。
(三)内力与外力相辅相成,促进主体个性发展。内力是指学生个人学习内在的努力,外力是指教师、同伴、家长等施与学习者的帮助。个人努力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兴趣、自信、竞争力及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虽然选修的专题是学生自己选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个人的兴趣有可能减弱,自信力也可能不足,方法也可能不当,这就需要外力的帮助、推动。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所选专题的学习环节,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习方法;组内成员要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发挥各自优势;适当时候家长也可根据孩子语文方面的某些特长,为自己的孩子填柴助力。这样内力外力相辅相成,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的发展。
六、多元评价,着眼个性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能力、发展方向,自主选定了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必须是多元的。就评价项目来说,可有内容选择、过程实施和成果展示等;就评价主体来说,有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等。
无论哪种评价,都有要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个性和未来的发展。有的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切入角度恰当,有利于开展学习活动,能突出专题的核心价值,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投入状态积极努力,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强,能主动交流,主动帮助他人并寻求帮助,能积极采纳他人建议;有的学生在成果展示中,收集整理资料思路清晰,能结合自己的观点使用资料,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个性化地理解文本;有的能比较完美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有创新,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较大借鉴价值。学生能在以上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应充分肯定。教师、同学甚至家长,都要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对学生在语文选修课学习中的突出表现,进行表扬和发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