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的综合实践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语文的综合实践教学。大力发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正在逐步探索、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支持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在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要求下,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主,提倡实践活动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社会实际并且满足社会需求。教学内容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包含历史、科学、人文等科学知识和文化道德。教学的效果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创新和协作意识等。
二、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学内容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既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智力的提高。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内心情感、意志、信念的升华和强化,这是一个外部提高和内部深化的教学过程。这种内外部结合教学的方式,会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有的知识全部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的氛围压抑,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彻底将传统的模式打破,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是各自为战,只注重自我学习的提高,却忽略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现代社会对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视,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语文”的基础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语文课为课程的出发点,在语文课的基础上再拓展其他的学科。但是在现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认识有些偏颇,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普通的实践活动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的特性,这样就会违背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初衷。
2.综合性不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另一个强调的特性就是综合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综合性贯彻的还不够。有的语文教师简单的将综合实践活动当做课外活动,只是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比如,有的教师在开展“这就是我”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一直采取演讲的形式开展,这样就会使得综合性无法体现。
四、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建议
1.明确课程目标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是“我爱文学”,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寻找其中的契合点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
2.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语文教材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只是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建议,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符合教学目标,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走进图书馆”这一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可以选择“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如何运行”等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3.丰富的教学方式
为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要将教学方式僵化。教师要善于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比如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这一实践活动单元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视频教学、小品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教师要总结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经验,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