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教育环境中,中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陷入两难的困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提高中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但是,升学考试中并未涉及较多有关现代诗歌的内容,因此,部分教师忽视了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分析中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重要性,并探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困境产生的缘由,以及解决这种困境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诗歌;语文教学;困境突破;
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求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现代诗歌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同时也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写作的技巧。但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尚未认识到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也没能掌握正确的现代诗歌教学技巧。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自“五四运动”后逐渐成型。它与我们所熟知的古典诗歌不同,现代诗歌打破古诗词的形式和格律,其语言更加凝练,形式更加自由,情感更加丰富。学习现代诗歌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表达能力、文学审美能力。
首先,现代诗歌教学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诗歌是语言艺术的高峰,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其提高语文素养,尤其是它用词精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特点最为关键。通过诗歌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学到诗歌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和写作能力。语感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诗歌语言展现出的音韵美、蕴藉美和自由美是其他文学形式不能媲美的,所以,诗歌的教学直接影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现代诗歌教学能够培养中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信息网络时代,中学生更倾向在网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忽视与同学和老师的现实交流与沟通。因此,他们表达情感的能力难免有所欠缺。教师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创作诗歌,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与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诗歌的时代背景创设情境,这样有利于中学生参与情境,可以和作家直接对话,表达出真情实感。
最后,现代诗歌教学可以显著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其独特的美感和意境表现能够帮助中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通过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感、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现代诗歌更具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现代诗歌深刻的审美内涵是对客观事实和具体事物的体验,中学生在阅读现代诗歌时能从文本内容中体会到作家的浓烈情感。同时,大部分的现代诗歌都是间接抒发情感,运用委婉、含蓄、无声的方式,诗歌中浓郁的情感是中学生无法直接感受的。因此,中学生要了解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被激发了,也间接地提升了审美能力。
二、现代诗歌中教学困境的归因
(一)教师教学与学生接受之间的困境
诗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分为两大类: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在人民教育社出版的教材中,古典诗歌有85首,现代诗歌有17首,从数量上看,现代诗歌仅占比16.7%。无论从定义、形式和中心思想,二者都有显著的区别。在教材中,古典诗歌是作为中学生必读内容,而现代诗歌大多则是选读的部分。中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态度也有所不同,一部分中学生对现代诗歌不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是以一种被动的状态去接受有关诗歌的知识,另一部分是具有批判思维的中学生,他们想尝试着去理解诗歌,去发掘诗歌背后的意义。无论是哪一部分的学生,现代诗歌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即便是很感兴趣的中学生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诗歌的内涵。比如,九年级下册的诗歌《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的作家是卞之琳,它是一首典型的哲理诗,全诗仅有四句话共34字,内容虽然不多,但却给予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它在课本中是一首自学诗歌,中学生仅凭自身的诗歌素养是无法与作家达到情感共鸣的,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但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理解的情感是一致的,在教学中,既不能过分引导,也不可照本宣读,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倘若教师将自身理解的情感强加于学生的思维中,会导致原本对现代诗歌没有兴趣的学生会更加厌烦,少部分对诗歌有独特理解的学生也将思维固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会陷入不会教的困境,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学生的课堂反馈,就会导致教师选择刻板的方式,根据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
(二)现代诗歌教学实际难度和教师自身素养欠缺之间的矛盾困境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现代诗歌教学的困境是多方面的。
第一,升学考试忽视现代诗歌的内容,所以教师往往以教学计划、自身能力、课程进度的“借口”选择绕过诗歌教学的。由于试卷中涉及现代诗歌的内容微乎其微,导致教师不仅从心理上不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还在课堂中忽略现代诗歌的教学。试卷上没有体现考察内容,教师自然不会投入精力去教学,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便会导致教师缺乏诗歌素养。因而,在诗歌教学时,教师总是以单一的方式进行讲解,不擅用新颖的方式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现代诗歌的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通常诗歌的情感是隐曲难懂,教师也很难把握作家的中心思想,加之“双减”政策的出台,教师自我学习的时间减少,多种因素的困扰给现代诗歌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多重障碍限制教师诗歌素养的提升,意味着教师并不能够很好地解读诗歌,自身不理解诗歌的内涵,会出现无法解答学生提问的困境。
第三,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较为零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面面俱到,将零散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比如,有一位老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乡愁》的教学实录中,教学目标就包括了解作家余光中生平事迹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富于情感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中“船票”“邮票”“坟墓”“海峡”的意象,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中学生爱国之情。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作家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不到与作家的情感共鸣的地步。
现代诗歌教学难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找出诗歌教学过程中欠缺的部分,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诗歌修养。
三、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困境的突破
现代诗歌教学对于中学生成长具有其他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突破当前现代诗歌教学的困境,下面将从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和教学层面谈谈如何突破困境。
(一)加强现代诗歌教学重视度
从管理层面出发,要改变当前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就必须转变对现代诗歌的态度。管理层的目标导向决定着教师的发展方向,因此,上级要制定一个均衡的方案为教师指明方向。
首先,学校可以邀请优秀的语文教研员开展现代诗歌的研讨会,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得教师了解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独特情感,激发教师对现代诗歌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师的诗歌素养。
其次,教育局可以开设有关诗歌特色的课程培训,让教师有机会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教师倘若能掌握现代诗歌的理论知识,便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诗歌教学设计,运用丰富诗歌的教学方式,从单一教学走向多元化教学。
最后,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点。在升学考试中,现代诗歌的内容可以同古典诗歌占一样的比重。考察形式可以从表现手法和深层含义出发。写作题上,可以不标注“除诗歌以外的文体不限”,题目的语境要具有诗意,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即兴创作。如果,现代诗歌在试卷中有所体现,教师会把现代诗歌当作教学重点,现代诗歌也会慢慢从边缘走向中心。
管理层面要眼观教育发展的全局,着眼于教师整体,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己任。通过开展一系列诗歌活动,培养教师的诗歌兴趣,提升教师的诗歌修养。教师从理解诗歌到喜欢诗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擅于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教师打破教学困境。
(二)提升自我诗歌素养
从教师自身层面出发,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以身作则,先培养自身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摒弃以往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具体而言:
首先,教师自身需要掌握大量有关现代诗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将所掌握知识完整地体现在诗歌教学的细节之中。
其次,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观看有关现代诗歌教学的优秀公开课。通过观摩他人的优秀课堂,记录教学反思,找出自身不足,对比发现差距的同时,总结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方法,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再次,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能盯着试卷内容,而是要紧紧围绕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当前,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的指挥棒让教师和学生越来越远离诗歌教学。考核仅仅是测试,而不能将考核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中学生提升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提升自身诗歌素养为主,积极地引导学生的身心向善向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审美素养、诗歌修养等尚有欠缺,管理层面仅是起了辅助作用,更多的是凭借教师自身对于诗歌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秉持勤勉的态度,在现代诗歌的教学方面下苦功夫,努力提升文学素养将教学困境打破。
(三)多元化落实课堂教学
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教师自身层面,最终落到实处的是在课堂教学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现代诗歌。教师以刻板的方式讲解现代诗歌,中学生自然是提不起兴趣,这样会导致教学枯燥无味,形成恶性循环。兴趣是中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班级可以举办有关诗歌的朗诵和创作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起中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时期,思维还未固化,对诗歌隐喻的情感有独特理解。诗歌朗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深化现代诗歌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创作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经过长此以往的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在捕捉诗歌情感时,目光会更加敏锐,细节把握更加丰富,审美能力自然也就有所提升了。
其次,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以及创作背景,创造出鲜明的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诗歌所表现的情境。比如,在《我爱这土地》的教学中,诗歌的时代背景是1938年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艾青化悲痛为力量,满怀热血地创作了这首诗歌。教师可以从历史背景出发,描绘当时悲壮的场景,加之激荡的音乐和高昂的语气,使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达到精神共鸣,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国的情怀。
最后,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苏格拉底问答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主动提出疑惑,发现问题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如在《天上的街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天上的街市真的存在吗?试着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然后小组讨论后将答案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调动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使得学生强化了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成绩看作唯一指标,而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当前,现代诗歌仍处于边缘化的困境,教师要不断提升诗歌修养和核心素养,发挥独创精神,在诗歌教学中不断改革,让现代诗歌的教学走向正轨,突破这一困境。
李东平2015《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情景假设》,《语文建设》第5期。
白杰、车晨阳2018《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诗性回归》,《教学与管理》第12期。
郑宇2021《现代诗的当代价值及教学取向》,《教学理论与实践》第35期。
吴思源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案例研究》,阜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