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组织起来简单方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和练习,对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非常可观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本文提出一些进行角色游戏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角色游戏 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中,幼儿争抢玩具、自我中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无不反映了现代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容乐观。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组织起来简单方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和练习,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指导干预,对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将会起到非常可观的作用。
既然角色游戏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十分重要,那就要求教育者重视角色游戏的进行,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呢?
一、进行有延续性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能够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的东西化作幼儿成长所必需的经验让其掌握。但是,现阶段幼儿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一项经验的习得往往要靠多次重复,所以游戏的延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有延续性的角色游戏能够使幼儿将这种经验不断强化、巩固,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角色游戏的延续性可以是同一个游戏的不断延续,如延续几天都进行医生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加强助人精神。也可以是同一种亲社会行为的延续,如几天都进行不同的游戏,但是起到的都是训练幼儿的同一种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强调一点,角色游戏需要有延续性。因此,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要注意延续性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生成性教学
罗祖兵对生成性教学的定义是:生成性教学即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一种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即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以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
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法,在生成性教学方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瑞吉欧的幼儿园中,不可能出现教师刻板地跟着计划好的教案一板一眼地教学,不可能出现任何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完全是教师随学生走,学生的思维想到哪教师就跟到哪,为其提供学习的情境,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和思维。
在指导角色游戏时注重生成性教学,能够及时解决幼儿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等与孩子共同交往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孩子的行为与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发生偏颇,教师即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组织角色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发现及处理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在问题没有变严重之前就加以制止和指导,将孩子引向正确的道路。
三、积极进行游戏评价
无论是教师的评价或是幼儿同伴间的评价都具有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功效。教师或同伴加以表扬鼓励,良好的行为得到加强,养成习惯,不良的行为教师制止,加以规避,及时改正。那么,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评价的时机非常重要,可以在严重错误后直接评价纠正,也可以在不严重问题发生的情况下,待幼儿游戏结束后及时评价,并且不能在游戏结束很久,幼儿都失去兴趣时再评价,这时候往往不能对幼儿进行较有效的教育。
评价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精神评价与物质评价。笔者比较主张对良好的行为进行评价强化,对不良行为有所忽略。物质评价主要指教师借助一些贴画、玩具等对幼儿的行为加以评价。对于亲社会行为可以给予强化。精神评价主要指运用言语、行为等对幼儿的行为加以评价。强化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拥抱,或一个赞许的眼神。忽视可以是对幼儿不关注。
四、“戏”后反思
在角色游戏进行时,有时候一个问题的突然出现会让人猝不及防,当下不知怎么解决或者当时的解决方式稍有不妥,那么“戏”后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找出不足,在进行深入思考后,想出妥善的解决方法在今后的游戏指导中灵活运用。同样的,如果一个问题被很好地解决时,则也需要反思,哪里做得好?怎么做的?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每天会经历各种事件和故事,我们可以用文字方式将这些记录下来,既方便以后的整理记忆,又是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自我升华的过程。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将一个活动形成方案记录下来,并在方案的基础上写活动后反思,我将它称为方案记录。也可以将形成的经验记录下来,我将它称为经验记录。方案记录比较适合教师观察了游戏的整个过程,能够将游戏从头至尾梳理下来,并在方案后附上自己对此游戏的反思。方案记录的优点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如幼儿在以后的同样游戏中出现类似问题,教师能够以最迅速、最准确的方法手段解决,缺点是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经验记录比较适合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参与进来,没有观察到整个过程,但是从此次指导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将经验记录下来。经验记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广泛运用于今后的游戏中。
角色游戏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交往的机会,从而发展其亲社会行为。教师更应当正确恰当地组织角色游戏,充分考虑幼儿的气质类型,尊重幼儿的想象及自我组织的规则,以帮助幼儿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社会交往的研究[J].教育导刊,2006.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燕.在反思中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