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训泊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价值所在。如何把理想转化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对“读”作出理性的思考:如何做到“读”的有效。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朗读悉心指导,使学生饶有趣味地朗读,注重朗读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现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模仿性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朗读的示范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范读好课文,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提出的不同朗读要求。其次,要在读法研究、语音的规范、语言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多下功夫。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很快入境,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去试一试的欲望。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我抓住作者游览时的感情基调,示范朗读出瀑布的声音响、形态宽,并让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声音响、形态宽,确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急于自己朗读。
只有通过范读,才能更好地体会情感,才能更好地激发朗读兴趣。
二、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教者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读好就急忙过渡到下一环节;要有效控制课堂中的“对话”,让“对话”更好地服务于朗读;要留有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诊断和调节功能;要留给学生学完课文后的回顾读、汇报读、个性读的时间,强化朗读的复习、巩固功能。
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还要注意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级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昏昏欲睡。教者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形式:适当地创设情境、注意角色转换、配动作表演、竞赛激励等,以达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目的。
三、感悟文体的整体意蕴
朗读,是集眼、耳、口、心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情感的激发,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但如果我们只是过于追求形式化、肤浅化、模式化、唯技巧化,这显然就是指导朗读的一种偏差点。
案例:《大江保卫战》“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师:他读出感情了吗?他读出了停顿和重音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定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再抽学生读。学生只是根据老师的朗读符号疆硬地、一字一顿地把文字符号声音化。)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抑扬顿挫,但读时情感投入不够。我们要想象当时的场面和情景,加进自己的感情再读一读。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焦急的感情读一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朗读指导不能陷入唯技巧的形式主义误区。
当然,我们不是反对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关键是如何指导,如何把技巧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只有在课堂上反复诵读,品味词句,准确把握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发挥充分想象,理解文本表达的丰富的内涵。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将要表达的丰富的情感。读的多了,感受深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语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培养语感。
四、明确朗读的具体要求
朗读不但要注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语感,还要明确要求,细致感悟课文内容。那么,如何明确要求、细致感悟课文内容呢?打开苏教版课本,所有课文都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
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对变音的要按规则变读,该儿化的要自然儿化……每个字词句都要读得清清楚楚,千万不能含糊不清。在朗读正确的同时,明确朗读中的轻重、停顿是非常重要的。重音是指在文中需要强调的字词,是句子的重点所在,应进行强调。当然重读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强声音的强度,有时轻读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停顿是朗读时语音上的间歇,是学生对词组、句子、不同标点、段落的有效调节。此外语速要合适,语气、语调要恰当。一篇课文如果在以上几方面都能够指导到位,它的感情就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五、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就要注意。低年级小朋友尤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儿童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字每句要读清楚,不丢字、不加字、不读错字、不重朗读。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添字漏字时一定要令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记忆力。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必要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学语文自然会得心应手。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朗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