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陈生
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多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高中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
1.优质资源不断整合、集中。现在高中各校资源不均衡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个资源包括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配备、生源,等等。这不平衡一方面是各校在前一轮创建各级示范高中、达标高中过程中由于启动时间不同、力度不同而形成的。创建中,各校基本上都是举校而为,负债经营,有的学校投入较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农村的普通高中学校因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方面有所倾斜而导致的。基础越好的学校,得到的优质资源就越多,相反,薄弱学校得到的资源就少。在高考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伊依据的背景下,这些具有优质资源的高中在高考质量上无疑独占鳌头,学生、家长、社会把学校办学好坏的标准都放到了高考质量上,这样,优质生源就不断涌入“名校”,并且趋势愈演愈烈,各“名校”也为抢夺优质生源纷纷出招,而其它学校只能招到二流、三流的生源,这样高考竞争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倒向了一边,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2.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人,许多农村孩子自出生后就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和父母生活的时间极为短暂,有的孩子甚至从出生到上高中跟父母见面的机会只有每年春节那几天。与此同时,这批留守学生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一切都给农村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许多学校被迫取消了家长会,因为只要开家长会,要么来的人极少,要么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违反了校纪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结果要么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么就是麻烦父母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回,费时费钱费精力,有的老师设身处地为父母们想想,乜就放弃了这样的要求。
3.高考内容的变化离农村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近年来,尤其是新课改实施后的高考,内容更注重学生的知识面,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卷的灵活性加大,这对基础薄弱的农村考生来说压力就更大了。由于他们出生的环境,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由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农村孩子在知识面、能力培养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孩子,这一点可以很明显反映在高考之中,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二、农村普通高中的出路与对策
1.构建省级统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农村普通高中的财政投入。我国农村普通高中的财政经费投入长期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农对普通高中基本上分布于县域内,而许多小县的财政能力较弱,有限的教育经费基本上投入到了义务教育,很难兼顾普通高中。为此,需要上移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统筹级别,由省级政府来统筹普通高中的教育经费,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能力制定省级政府与县(市)级政府的经费承担比例。同时,应该在省域范围内对普通高中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一方面控制约束某些示范高中对学生的高额收费行为,另一方面保证农村普通高中有充足的公用经费来源。再次,完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设置专项经费保证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各农村普通高中应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开展全面调研,以使省级教育部门能够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资助标准。
2.建立公平的教师利益补偿制度,增强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市场竞争力。留住农村普通高中优秀教师的关键是保证其岗位的待遇水平与发展机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职称晋升指标需向农村普通高中倾斜,使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拥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岗位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当下的待遇水平,更在于未来的发展预期,城市普通高中能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晋升的机会,这是吸引优秀教师的重要原因。因此,城乡普通高中的中高级职称比例应该倒置,让在地理气候条件等不利地区工作的教师能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另外,学校还应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3.转变普通高中的评价方式,遏制城市优质普通高中对农村优秀生源的恶性竞争。首先,完善普通高中的评价机制,把单一的结果性评价逐渐转变为多元的增量性评价。当前,许多普通高中依然把升学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这种把升学率指标化和任务化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忽略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并且在评价方式上与之接轨,对普通高中实施多元评价,重点考察普通高中在学生多维度能力上的提升作用。其次,探索普通高中教育与高校招生的分离政策,使普通高中的关注重点从升学率回归到学生的培养中来。
当然,还有及时转变学校的传统办学思路等办法,这需要我们面对现实困境去做更多理性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