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很长时间以来,对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况的研究一直欠缺。老师们习惯性地以为自己起主导作用,至于如何主导,如何有效作为,则少有精妙思考。最近,笔者观摩了一节英语课,更触发了对此的思考。这是一节语法复习课,教者纯熟地将前期讲授的“动词+宾语+不定式( todo y’结构讲解出来,并交代不需要加to的动词。然后,教者布置当堂训练题,并立即讲评。最后,教者将语法点用投影展示,要求学生随堂强化记忆。这节课赢得了不少好评,例如教师知识储备完整、准确,注重当堂训练,教学流程完善,等等。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恰恰犯了一个大忌——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有效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节课的特点是教师太有为了,而从教学效果考虑,有为的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本文探讨的重点就是如何通过教师的无为,突出学生的积极而高效的有为。
一、遵循规律,将有为的冲动转化为教学准备
英语学科虽然与其它学科分属不同语言系统,但这丝毫改变不了它理应遵循的规律。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更应认真学习和坚决执行普适的教学规律。经常听到英语教师这样表述:“英语是学生生疏的学科,需要大量地记忆词汇和语法知识,因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知识,让学生有个努力的方向。”客观地讲,这里面有合理的因素,因为不少英语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但是,把英语学习全部归结为记忆则是个错误的认知。教学实际中的情况常常是教师教得很全面、细致、准确,但是学生学得很零碎、吃力,漏洞较多。
为什么教师的理想没有实现?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学习任务在既定强记策略的前提下,全部交由学生漫无边际、毫无方法地自行完成。这就像交代给小孩一个做饭任务,他没有任何经验,连间接经验都没有,怎么能煮出可口的米饭呢?不管任务交付者出于怎样的良好动机,这种无指导的目标都难以实现。为此,在教学之前,意欲有为的教师都应做好教学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
以这节复习课为例,教者可事先编制摸底练习,让学生自行排查在这类语法现象掌握方面的漏洞,继而通过组内互助的方式,初步“补漏”。课堂前半部分,应着重各人疑难问题的集中呈现和答疑;后半部分则通过检测练习的方式,再次“查漏”,继而借助全班(包括老师)的力量,完成二级“补漏”工作;课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构起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动词带不定式的语法体系,借机完成三级“补漏”工作。
二、突出主体,将无为的设想转化为学习行动
无论怎样,只有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学习活动才真正开始;只有当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了,学习活动才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效能。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自己隐身于幕后的无为设想转化为学生实在的有为活动。例如,有学生在做动词带不定式检测题时,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不带to的方式。教师应不急于将自己的认知情况不假思索、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而是先让学生自行比较习题中带to和不带to的情况,用归类的方法探究其规律。经过比对,学生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make、let、see、here这些动词之后带的是不带to的动词。但是,还带有死记硬背的印记。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再比较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学生终于领悟到规律,像make、let这一类使役或祈使动词和see、here这一类感官动词之后带的是不带to的动词。事实上,经由这种学生主体倾力参与的学习效益突出,以后再遇到这类题目,他们总能准确而迅速地完成答题。需要补充的是,教师要积极营建学习小组,让先进学生从中发挥引领作用,让后进学生从中引发追赶冲动和实际学习行为。在这样的小组内,每位学生都会有为,而学生越有为,教师就越无为,而且无为的效益就越好。
三、强化反思,将有为的思考转化为无为的自觉
从为学生带来福祉,为教师自身专业提升的角度考虑,教师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无为的反思中积极有为。总体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认知基础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基础的掌控直接决定了他们发展的高度,也影响着教师发展的高度。为此,教师要通过反思,不断缩短师生距离,为教学寻求最佳契合点。二是对自己参与教学情况的反思。要反思参与的时机与频度,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以组织者身份出现,就像上文提及的适时引导学生掌握不带to的动词情况一样,更多的是助推学生“产出”成果。三是对教学效益的反思。无效的教学一定要反思,有效的教学也要反思。无效时,要细加梳理教学全部流程,甚或与学生、同行座谈,找到症结所在,并寻求良方。有效时,好好总结经验,并分析和探究进一步提升效益的可能;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课改向深水区进军的今天,教学面临着众多挑战。毫无疑问,教师承担的责任更重,需要时刻牢记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放权”给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之中凸显学生有为的力量与风采。唯有如此,学生的主动学习、高效发展才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