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情景大课堂的情和理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39次
  • 评分4
  • 11
  • 0

何琼

新教材已经出现,新教法在推广,自主合作式教学方法渐人人心,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定位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改革者倡导还学生主体地位,保守者坚持学生听众身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老师都应演好两个角色,即情感的表演者和理性的评判者,这样的老师才称得上一个优秀的老师,一个真正的理解了语文改革目的的老师。现在的语文教材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需要“情”来唤醒,“工具性”需要“理性”的阅读来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情”,是新教材中人文性的体现

现行的语文教材,“说理”的文章减少了,“载情”的文章增多了。冰心的《记读书》缓缓道来读书的乐处,没有说教气息,丰子恺的《山中避雨》,融理人情,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质朴动人……一篇篇文章都是人间真情的载体,教师如果不用“情”来教化学生,那么这些课文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语言要有充沛的情感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并且把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学的内容上去。教贵情感,以情照人。“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完全进入角色,倾注满腔热情,才能使自己与教材、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1.创设情境。现在已进人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固然很好,但是文学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责任,如果全部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寻找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契合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处理,就是把文本的内容变成寻找现实的情和生活性的内容。让文本走进学生,让学生贴近生活,让生活回归文本。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例如:演讲、表演、唱歌、舞蹈等学生熟知的方式把教材还原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理解文本的深情。这样就会增进学生对教材的亲近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人性中的美和善。

2.情读。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有时不止于要解大意,还要领会那生活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要仔细吟味,这就要咬文嚼字的功夫”。这些真知灼见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情读”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指挥棒下,语文成了被肢解的对象,于是语文厚重的人文气息、文化底蕴丧失殆尽,语文因冷漠而被疏远。众所周知,“语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孩子们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它,那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反映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理”是语文教改之后工具性的展示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而这些认识已上升到思考的程度,其中“比较阅读和评价能力”是理性阅读者要学会的两种重要方式。

1.比较阅读。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任何的事物都有可比较性,文章也是一样。新教材中,把属于同一类的文本编在一个单元,就是为了便于教师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同类课文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从而探讨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和基本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无论是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都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分别写了母亲、养母、教师和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写法各有不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选取典型的事例,表现了母亲优秀的品质,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林莉的《小巷深处》则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揭示了母爱的深沉和我自责自悔的心理,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是如何用爱心和耐心创造了使一个聋哑的孩子成长为著名作家、教育家的奇迹。通过这几篇课文的比较,记叙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的运用、表现的情感,学生便可以在比较中理解接受。

2.评判能力。教师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要有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对文本做出理性的评价。金圣叹的评点批注之所以受人称道,就在于他敢于不合流俗,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狂放和睿智。实际上现在的教材有许多争议,但是考试,教师的分析往往是“一家之言”,这样教育的结果只会培养出盲从的奴性。学生的心灵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作为教师不应把它整齐划一,而应让它成为百花盛开的景点。基于此,教师要放开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大胆地去“拿”。理性的教育培养出理智的、有洞察力的学生,才算是圆满地完成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明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特别强调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创造情理大课堂,就是通过对学生情的陶冶和理的引导,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情操、有理性的合格的中学生。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宁市希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