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究性阅读教学与问题教学法的区别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738次
  • 评分4
  • 59
  • 0

孙家来

一、在我国的应用背景不同

问题教学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当代在我国真正将问题教学法用于语文教学应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用于矫正“讲授法”的弊端。由于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串讲”为主,搞成了“一言堂…‘满堂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教师都有意无意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这样,问题教学法也见诸于语文教学研究的专著中,如谢象贤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中就明确提出“问题法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中矛盾的揭示,为学生有效地提供解决矛盾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圳市的黄孔辰等老师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并进行实验研究。而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它应用于我国的语文教学,始于新世纪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主要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型阅读的能力”。此后,广大的语文老师才在教学实践中开始推行和实施。

二、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问题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是指“根据‘实验逻辑’的反省思维学说,教师针对’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试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不仅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更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是在一般不改变教材内容,不打乱教材体系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法在基本层面上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与理解,强调以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知识原理的再发现,它是在问题的指引下思考与学习,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围绕文本设计问题,然后以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在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思考、解答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反省”和“顿悟”。

商继宗主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对探究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发现并形成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并建立可行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假设,再评价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注重自主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在探究性阅读中,它注重学生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强调探究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如搜集资料、比较分析,注重策略性知识的点拨。

三、师生间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不同

问题教学法师生间的活动一般为线型的,一问一答,其他学生处于旁听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范围小。同时,问题教学法师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可以是垂直型的,教师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集体思维过程;也可以是水平型的,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纠正,不断深化认识,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是网状的,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在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自己,有来回的交往,形成一种多重、多向的网状交流。问题教学法,学生的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中,以课堂教学来展开。而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的活动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开展课前的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和信息搜集、整理,以便发现问题;也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四、评价方法不同

问题法的结果具有封闭性,一般都是与教材中的结果一致,因为问题的整合和形成大多是依据教材文本,而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会引导学生向文本结论靠近,而最终结果往往与文本的结论是一致的。而探究性教学所获得的结论具有开放性,结果可能与假设一致,可能相悖。在现代阅读教学中,由于融人了建构主义的文本解读观,我们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强调读者的多角度解读,这为探究性阅读提供了极好的发挥空间。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多角度构建文本的意义,因此问题的答案就具有了多样性。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时,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