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云
摘要:在语用理念贯穿阅读教学始末的趋势下,随文练笔成为搭建言语实践、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最佳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要引领学生感受、辨析,直至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多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提升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练笔语用视角提升
在语用理念贯穿阅读教学始末的趋势下,随文练笔成为搭建言语实践、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最佳策略,成为了阅读教学新的“宠儿”。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随文练笔却因为教师认知的偏差,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了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如何在语用的视角下提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一、把握目标,为隧文练笔指明方向
1.关注表达策略,提升语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除了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总目标”之外,还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提出了“学段目标”。这就成为了学生这一学段语文学习的“指导性纲领”。而随文练笔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教学策略,理应凸显鲜明的学段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引领学生感受、辨析,直至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多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提升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在教材编排体系中所处的学段不同,其随文练笔的指向也就不一样。如《海底世界》一课,要关注文本总分形式下的构段方式,学习尝试依据写作素材进行有序列的表达;而在《猫》一文中,应该将随文练笔的焦点放置于“在概括的基础上凸显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上;而到了高年级,随文练笔的价值指向又有了新的指向,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教师可以借助随文练笔,积极运用“将看到的与想到的自然交融”这一写法,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智慧。由此不难看出,随文练笔随着学段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训练重点,而且这些随文练笔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在随文练笔设置中不可率性而为,而应该紧依学段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2.关注单元专题,完善语用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主题式框架编排文本,每一组单元的课文都有着相同的表达重点。在随文练笔中,教师就应该紧扣单元专题的训练目标,让每次练笔彼此联系、相辅相成,避免了单篇课文割裂的言语表达体系,形成有机的练笔体系。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等描写景点的课文组成,旨在通过这些经典的课例提升学生的描写景物的策略。围绕这一核心训练点,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课文设置相应的随文练笔点:根据《长城》一文,将从远到近、先整体再部分的表达方法融人其中;在学习《颐和园》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随文练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学习了《秦兵马俑》则要训练学生依据观察自主想象的写作方法。
二、明确理念,为随文练笔提供方法
1.转换形式,提升随文练笔的趣味性,学生在随文练笔过程中,不是纯粹的任务完成者和接受者,而是有着自主意识的构建者和实践者。枯燥机械的纯粹训练,只能让学生在心思遮蔽下进行训练,其语言的灵动性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开掘文本的情趣元素,让孩子们在愉悦轻松中练笔。例如,《太阳》一文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文体,以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在掌握了课文知识这些内容层面的信息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用“自述”的方式进行言语的表达,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由于有“自述”这一全新外衣的包装,学生随文练笔有了新的激情。整个过程学生不仅深入感受到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准确性,也历练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趣味与知识相融下,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细处着手,凸显随文练笔的差异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认知能力、经验储备和生活阅历的不同,他们在体悟课文、练笔实践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不必因此而责难学生,而要想方设法克服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随文练笔话题的设置不可笼统对待,而要从细处着手,兼顾学生表达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分层训练、自主选择的前提下促进差异共享、随机生成教学质态的形成,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教师就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别设置了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训练点:
首先,依照原文练笔:依据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以自己的话语描述资源的有限性,做到表达准确、句子通顺;其次,拓展迁移练笔: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写法,结合自身收集的资料,以水资源短缺为话题进行随文练笔;再次,发展提升练笔:教师选用资源枯竭之后的照片,以文解图,以号召书的形式呼吁人们节约资源。
这样的练笔设置层次鲜明,指向迥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训练侧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能力定位,选择最为适切的话题进行随文练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努力之下,实现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3.言意兼得,提升随文练笔的共生性。随文练笔不是教师率性而为的选择,应该在不同的练笔平台上给予学生基本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明晰词语活化、范式提炼、文本构建等方面对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将其落实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花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感受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文本语言形式感受作者是从外形、开放的动态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描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描写花儿的语句进行上下半句话的拆分,并引领学生从“花种、时间、开放的动态”等方面进行补充性表达。为了避免表达的雷同,教师提出可以变换表达的顺序,并注意动态词语的变化。随后,教师将几个学生练笔的语句进行串联式诵读,形成了完整的语言体系。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核心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之外,将关注力聚焦在文本语言形式上,然后顺势转入到描写视角的探讨上,最终在运用尝试中进行内化吸收。整个教学过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为学生感受练笔方法提供了完整的思路参考。
三、据本设置,为随文练笔提供平台
随文练笔要想练有价值,教师就必须从练笔与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人手,依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质选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从而在读写结合中促进阅读与写作的协调提升。
1.想象补充,在文本空白处练笔。在文本的创作中,作者由于表达的需要总会设置出相应的留白,在虚虚实实中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益。教师可以从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留白点,或依据课文的插图进行说话性练习,或者紧扣文本的标点进行补白训练,或者依托文本的核心词语进行拓展性练习……依据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成果,将文本中言未所及的内容呈现出来。例如,教学《学会看病》一文时,教师就这样设置了读写结合点:首先,教师引领学生从“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体会母亲心理的纠结心态,从而在阅读中深切地感受文本的内在情韵;而后,教师紧扣母亲“倚”在门上的动作,揣摩体会母亲要对孩子讲的话语,要求学生以“孩子啊孩子”为开头,将母亲内在心理倾吐出来,完成对文本留白的补充。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紧扣文本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关键性词语人手,引领学生将原本抽象的词语变得形象,从而在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体悟和写作表达的双丰收。
2.聚焦形式,在感知仿照中练笔。随着语用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关注文本内容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制约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各种形式迥异的文本不仅仅彰显出作者独到的观察技巧和新颖的思维方式,更展现出了多维的言语风格。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发现、提炼这些文本形式和写作策略,并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写作方法的掌握。例如,在《祖父的园子》一文中,萧红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童年在祖父园子里与祖父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并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到自由的文本主题。而在表达“自由”主题的过程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想……就……”“一会儿……一会儿……”等典型句式。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这些句式对于凸显作者自由自在的心态效益之后,并借用这样的形式进行言语表达,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这样的练笔过程,既有对文本句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创新,在体悟文本形式和写作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训练,实现言意的共融共生。
3.批文人情,在感受共鸣处练笔。古语有云:披文以人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文本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调节课堂氛围的有效润滑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无论是感悟理解,还是揣摩体验,无论是品味辨析,还是表达运用,都必须要以情感为轴心,紧扣文本的情感元素,促进对文本语言的体悟和表达。例如,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描写了在平安夜这样特殊的夜晚,小女孩因为未能卖出火柴而痛苦离开世界的故事。整篇童话言语真挚,情感充沛,阅读教学中学生深深沉浸在文本气韵中,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披文以人情”。此时,教师顺势而下,要求学生在想象中补充小女孩还会做哪些事情。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课文的语言而心潮澎拜,内心的言语的潮水早已蓄满待发,感人的话语直涌而出。在这一随文练笔中,教师正是充分运用了文本语言的情感力量,调整了学生进入练笔的质态,丰富了学生表达的内容。
4.链接交互,在勾连生活处练笔。叶圣陶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源头,随文练笔也就应紧扣文本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实现练笔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契合。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就充分链接文本与生活的关联,进行这样的练笔设置:
首先,依据文本句式进行仿照性说话训练:如果你是画家,你会将各种颜色送给什么对象?其次,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炼言语形式,引领学生依照“秋天到了,我会把( )色给了( ),( )就像( )”这一句式进行言语表达,并在学生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合并成为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
总而言之,随文练笔是关照文本阅读和表达创作的有效桥梁。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准确定位随文练笔的目标,明确其基本理念,才能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随文练笔的真正价值,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的研究》陈碧英
2.《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研究》戴秋飚
3.《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思考》金云如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