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277次
  • 评分4
  • 51
  • 0

◎马开华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着意在“活”字上下功夫。结合我校的课题实践,我认为可以在遵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安排的主题设计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本地课程资源,学校设施设备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能力等,开发新的主题,进行设计和开展活动,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一、以游戏为主的主题设计

新课标课堂应该是“阅览室”;是“工作坊”;是“聊天室”;是“大平台”;是“旅游线”;更是“游戏场”。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其中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寓学于玩,使活动与识字学词、口语交际、思维训练融为一体,让语文能力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培养。

例如:收集有本地特色的“四堡童谣”,开展唱说游戏。《蝴蝶仔》:“蝴蝶仔,着花裙,十三岁,嫁给人,十四岁,哭哭啼啼转娘门。长竹竿,晒衣裙,短竹竿,打媒人。不是媒人错,只怪爹娘害死人。”通过蝴蝶仔这美丽动物来喻新嫁娘,然后简单介绍她的经历,又通过打媒人和爹娘的自责,反映旧社会包办婚姻给妇女带来的危害。言简意赅,语言生动,富有韵味。这些歌谣都是客家乡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口头创作,语言生动,词汇丰富。供小儿传唱的歌谣,使用诗歌的韵律和形式,表现客家乡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和儿童趣味,反映了客家乡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对假、丑、恶的控诉和鞭挞。

游戏的方式是很多的,在各种游戏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确确实实感到“我能说”,“我能演”,“我会做”,“我会玩”,“我能想”……他们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的主题设计

把语文学习与传承民族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既能做到学用结合,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我校设计了《古诗词集锦》让学生学习,安排他们搜集编辑《四堡名人故事辑》《四堡雕版印刷兴衰史》,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保护古书坊文化的建议,由此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重视。

三、整合教材资源的主题设计

“学文如积沙。”这句话既提示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强调了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也说明了语文知识体系呈一定的松散状态。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典型例子,它们只是庞大语文体系中微小的部分,许多知识可以说是“点到为止”。要想让学生所掌握的“点状”知识得以向外发散,就必须采用适当的形式给予补充和拓展。那究竟要补充、拓展些什么呢?最好的办法是以教材为依托,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

1.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猴王出世》课文,我们可以依据名著里面的文章,积极设计开展“我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名著”等活动。

2.有些教师根据四年级上册对《成长的故事》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课文中,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中列宁的故事,《小摄影师》中高尔基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中李四光的故事,《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的故事,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周恩来的故事等,进行整理归类,丰富了主题内容。

3.密切课本教材与综合活动扩展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比如学习《草原》,课前开展《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上网查询老舍先生的各种资料,在班级博客中介绍老舍先生的童年,利用每周阅读课指导阅读老舍作品《趵突泉的欣赏》、《养花》、《钢笔与粉笔》等一系列文章,写下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一段时间后,举行老舍作品的美文诵读比赛,请学生自评、互评。可以说加深了对老舍先生的认识,丰富了综合性学习内容。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定然能获得意外惊喜。而随着课堂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也必然会更加多彩多姿。

(作者单位 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马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