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也在不断蓬勃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旅游管理,目标定位,实践
作者:张要民
引言
从1979年上海旅游专科高等学校成立至今,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多年来,旅游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和校均在校生数量均在不断增加。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21世纪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新世纪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已迫在眉睫。
一、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一些不容忽视的人才培养问题也日益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不明确
虽然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然而,旅游本科院校在按照这种要求进行培养目标设计时,究竟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往往会出现摇摆不定、含糊不清的目标定位问题,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彼此之间相互模仿,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教师,这类教师多由外语、经济、地理、历史、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改行而来,缺乏旅游专业所需的具体的实践经验,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一类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教师,这类教师虽然拥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制于自身所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局限,往往缺乏深厚的基础理论支撑,教学往往是蜻蜓点水,做不到深入,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
3.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呈现大而全、重复现象严重的特点。的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但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却没有一个清醒的方向,开设的课程从天上到地下、从文科到理科、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实践几乎全部涉及,大而全的现象严重导致专业的竞争力不强。另外,课程设置的重复现象严重,如在基础理论课方面涉及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而在旅游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又涉及旅游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学等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饭店管理概论、饭店前厅管理、饭店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点管理等等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学生和教师无所适从首先。
4.人才培养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
目前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未与市场接轨,未了解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只专注于按学科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未能开放地、积极地与行业、企业对接,建立互动性产学关系。相对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产生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的现象。我们培养出来的本科人才,往往只能从事技能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传统型的服务工作,如做餐厅服务员工作等。这种旅游管理本科生与小学生、初中生做同工种工作的现象直接导致人才的浪费和心理失衡,这也就不难解释旅游管理本科生频繁跳槽的现象。所以,尽管我们已经培养出了数量庞大的旅游管理人才,而社会上所需要的高层次的懂旅游的领导人才、懂旅游的管理人才以及懂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却依然匮乏。
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含糊造成的。因此,解决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
1.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目标定位现状
如前所述,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但是各个高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究竟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还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还是培养二者结合的人才,往往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培养出的本科生显示不出应有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国旅游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搞清楚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2.树立培养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
我国的旅游教育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公布了组织编写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明析了新时期我国研究生的教育目标:“博士研究生一般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特别要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综合考虑到研究生阶段具有的素质能力,因此,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的是旅游研究型人才。旅游管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需要更多的是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如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行政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需要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旅游行业管理人才。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旅游管理本科阶段的教育,可以更好的承担起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一责任。至于服务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旅游中等职业教育所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三、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1.强化公共基础理论的学习
旅游学科是一个宽基础的综合性学科,从长远的观点考虑,为保证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后劲,必须为学生打下深厚的发展基础,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管理类学科、经济类学科和旅游学类三大体系,鉴于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国家教育部也把旅游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之下的一个学科,因此在这三大体系中,必须打造好工商管理方面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考虑到经济学作为管理的基础,必须充分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作用;而对于旅游学类课程,鉴于大多数课程尚不成熟,应该考虑其学科根基,目前理想的方式恐怕是采用回归策略,如:旅游心理学应侧重介绍心理学原理,旅游地理重在介绍地理学引论,旅游美学重在介绍美学原理,同时减少缺乏系统理论的旅游学科,如旅游资源学、旅游导游学、旅游环境学、旅游生态学、旅游保险学等。
2.强化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旅游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该加强行业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这主要是通过服务技能课与实习课来进行培养。在国外的旅游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旅游本科院系都为学生安排有一定的实践时间,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安排得较为分散或者时间较短,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为了强化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如建立中西餐饮实验室、酒店客房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基本技能训练场所;需要对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导游业务课可采用现场教学的辅助方式,让学生对导游讲解、导游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必须注重与旅游企业保持稳定和紧密的联系,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及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既可保证实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又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条途径;必须加强毕业实习的实践活动安排和操作,毕业实习是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较难选择。若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三个月左右时间的实践实践太短,而且学生面临就业,不安心实习,往往会使实习易流于形式,并会引起实习单位的不满;所以安排在第六学期比较合理,学时上可以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必须要保证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任务。
3.课程设计要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特征
为达到强化公共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强化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特征,即:旅游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呈现学生学习前半阶段重公共基础学习、学生学习后半阶段重应用实践、中间学习阶段轻不成熟旅游理论课程学习的哑铃状特征。
就旅游理论课程而言,目前旅游学科开设的主干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等等,由于课程建设时间较短,其性质基本属于旅游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应用性等特点,属于新兴学科,很不成熟。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看似华丽、实则空虚的通病,学生什么都学了一点,什么又都没学精,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许多课内容太简单,体系很混乱,几乎不用动脑。结果往往是学生思维简单、缺乏创新、工作后没有发展后劲。显然这些空洞无物的课程不应占用大量的课时,但在现实中许多院校的做法却恰恰相反,似乎不叫旅游★★学就失去专业特色。与其如此,倒不如开设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如河南省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开设河南民俗文化课程,河南城建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可开设城市规划课程,这样的课程开设更能够突出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也能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
4.构建复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重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关键,没有高素质教师队伍,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宽基础、精专长的应用型特征,决定了“能文能武”的“复合型”队伍是搞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建设有力的保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拥有管理实践经验。针对高校目前师资现状,有必要重构师资素质,既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高,也要注重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教师开拓、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研究水平上,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旅游行业某一领域的行家,在某些研究方向上有所建树,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某一领域的“名师”,在某些研究领域走在旅游行业的前沿。在专业应用技能上,鼓励他们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兼职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充实,成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型人才。构建一支既有扎实的、高起点的、具有前瞻性理论素养,又有开放性、开拓性、创新性、实践性品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结束语
总之,为顺利开展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目标培养定位是最最重要的一环。确定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沿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奋斗,我们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和逐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