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对

  • 投稿南木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976次
  • 评分4
  • 94
  • 0

姚长林

摘 要: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实现和谐社会、和谐黔江的基石,又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指标和武陵山教育高地必备要素。本文结合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阐述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对策建议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集老、少、边、穷于一体,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到影响黔江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探究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消除黔江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有步骤的实现黔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一、改善办学条件

(一)通过校际之间的联合与沟通,发挥名校、强校、特色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校际之间均衡发展。在一些办学联合体、办学集团、学区内部进行教师配置流动,教师根据组织需要在组织内不断流动。联合办学就是让一所优质学校联合一所或多所一般学校或者薄弱学校组成联合体进行办学,联合体内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统一配置,联合体在师资配置上必须保证优秀师资用于一般学校。联合体学校统筹教师待遇,统一行政管理,在联合体上实现一个领导班子,统一规划和实施教学活动,办学集团均采用此方式进行。

(二)通过“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形成城乡互助帮扶、共同发展的态势。

一是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 “班班通”、“城域网”等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二是加强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结合自身特点,在利用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同时要加强自己的资源库建设。在学区内优质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地方课程开发、民族特色课程开发等等,通过这些区域内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使区域内学校共享,达到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城乡之间差距,促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重视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学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各科教师和信息技术维护人员的培养。加大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通过 “比赛”、“观摩”等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对农村学校教师资源进行倾斜式补偿,加大农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尽资实现区域内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一是增量流动补偿;把新招入的教师安排到农村或偏远地方工作,让新招聘的教师去到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校任教,工作2-5年,面向农村教师举行县城学校缺编岗位招聘考试,择优录取,调入县城学校工作。对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的老师,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通过发放补贴的形式,以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二是逆向流动补偿;改变现有单向上位流动,改变教师只从条件差自学校流向条件好的学校;从村校流向城镇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打破义务教育故有上位流动方式,采取下位流动,在城镇学校筛选一些业务能力强,思想过硬,心理素质好的教师骨干补偿到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中,并保持能够持续3-5年,其他关系保留在原学校不变,并给予适当补贴。

通过增量流动、逆向流动对农村教师和偏远学校教师进行倾斜式补偿、加大城乡教师合作交流、建立合理的教师组织内部流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

(三)重视农村生源流动

一是正视农村生源向城流动的必然性。基于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差异性,正视农村生源向城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尊重农村人口的教育选择的权力和自由。

二是广泛提高农村师资素质。基于目前农村教育条件落后、基础薄弱、优秀师资缺乏的事实,大幅提升在偏远、贫困、落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教师的工资性、补助性收入及福利待遇,为农村地区培育出一支能留得住的优秀师资队伍。

三是在舟白、正阳增设新校。受东部沿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生存成本过高等“推力”因素影响和惠农政策、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政策等“拉力”因素影响,目前已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必须结合人口流动及转移的趋势,在舟白、正阳新城增设中小学,以满足农村人口的优质教育诉求。

(四)增加农村办学经费

一是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办学差别的重要举措,重点指向薄弱学校,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力争实现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二是在区域内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隆起”策略改造薄弱学校,首先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薄弱学校根据严重程度依次倾斜性投入,直至达到国家标准,遏制把新增资源投入优质。

三是科学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客观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学校的布局问题,农村学校布局点多、面广、规模参差不齐等特点,大大分散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办学很不经济,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农村寄宿制学校,被证明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受地理环境影响,学校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教育成本变大,对学校布局重新进行布局调整不可避免,这样既有利于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又有利于优质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更有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到科学合理,要充分了解当地人口变动情况,城镇化进程,当地人民群众的要求,要保证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防止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对布局调整必须以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寄宿制学校建立一般。根据区域内人口分布状况,尽量减少并合理分布教学点,把教育资源尽可能的集中到交通条件好,学生人口集中的地方。对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有统一标准,并不断向国家标准看齐。发展寄宿制学校一定要增加相应配套设施、管理人员、医务工作人员,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一句话,城乡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农村学校的合理布局,更离不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找准差距、策略适宜、上下联动,黔江义务教育才能实现均衡发展,黔江义务教育才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迎春,周志刚.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4).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重庆市 4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