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要: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市场经济一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功利主义等问题的负面影响,出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问题。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精神;市场经济;科学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然带来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因为市场经济改革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追求、理想信仰,传统人文精神的危机和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日益凸显出来。
一、人文精神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它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主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人的权利和价值,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失去了正确方向和价值合理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会使人们在追求利益中不受诚信、理性、公平、公正等精神的约束,只剩下对金钱的赤裸裸的追求,虽然这样的发展也可以暂时获取效益,但这是一种残缺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的发展,其中蕴涵人文精神的内核。
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心尺度,支配人的行为、态度、信仰追求等,是支撑人类经济活动的精神支柱,决定人类经济活动的取向,因而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反思、追求、凝练和升华,既有其相对稳定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与形态,按照社会结构的不同,人文精神可以大致分为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人文精神两类,它们分别和非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关联。因此,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需要注入时代内容,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适应,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需要构建与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相适应的的现代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而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对利润的追求,刺激了人的物欲膨胀,诱发拜金主义,对物资的片面追求,形成过度消费观念,以过度消费来填补精神的空虚,享乐主义泛滥,因而有些人人失去了理想、信仰、追求和价值判断,非理性主义开始蔓延,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出现的负面影响,是和人文精神缺失密不可分的。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配置方式,中国长期以来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借鉴西方的经验开始的探索。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构建的价值理念,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经验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其中以鼓励个体自由追求实利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理念,导致许多不良后果。由于鼓励个体对实利的追求,人日益被欲望所奴役,欲望不能满足就变得痛苦、空虚,人的心灵难得安宁。又由于社会资源有限,人的贪得无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人的情感得不到满足,感到孤独、苦闷,出现吸毒、自杀等反人类行为,这和人文精神的追求背道而驰。
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相对稳定的人文精神作为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找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经济发展的最终价值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行为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二、人文精神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挥人文精神导向和规范作用,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秉承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精神,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类认识世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个科学体系,两大体系既有共同的特征,也具有各自的特点。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强调工具性,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使人类尊重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强调价值理性,方法是规范分析,目的是认识人和社会,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人类更好的适应和改造社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经历了并存、分离再到融合发展的过程,它们是一种相互区别和对立,又相互渗透和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自然科学促进人文科学发展,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人文科学也促进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良好人文社会环境、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消除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弊端。
在建立在两个科学体系基础上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直伴随人类发展过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没有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理性、奉献的科学精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不能实现。但是也应清醒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我们必须给科学精神注入价值判断,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使科技发展符合人类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
人文精神培养发挥的导向、动力作用体现在:可以促进人的思想和观念的更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人文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可以具体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战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法制和道德规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人文社会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人文精神的作用,需要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现代人文精神必须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在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增添时代内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的内涵是以人为本,要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超越工具理性、物欲主义,追求价值理性和意义世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快速发展,也需要与之配套的机制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强力支撑。正是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民族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才使得我们获得了战胜不同困难,解决不同矛盾的智慧和力量,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高等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它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关乎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探索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大学人文精神培育可以通过如下途径:
第一,通过办学思想培育人文精神。大学的办学思想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不同国家的大学办学思想有所差异。英国的博雅教育、美国的通才教育,都倡导培养广博的知识和优雅的气质,有其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烙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文精神,中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学生首先要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但是近些年来高等学校受到功利主义影响,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借口,大量开始实用课程,削减人文课程,使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滑坡、理想信仰淡漠的现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堪忧。高等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既需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也要考虑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学的办学思想中应当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第二,通过加强人文课程培育人文精神。人文课程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文导向,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塑造科学、民主、进步、公正、诚信的民族精神,因此,它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以及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学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体现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品格、更新学生思想观念、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风、教风、学风,是一种隐性课程,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世界上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有着浓郁的学术气氛,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学风。要建立这样的校园文化,需要精心设计和培育,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研究成果:
本文是2013年度辽宁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A2013079)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苗洪霞.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2]陈三俊. 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J]. 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9期.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