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长远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论文将对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环境破坏突出表现、环保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能源资源节约、环保型社会。
1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现状
1.1环境保护相关概述分析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Protection):即为人类处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促进自身长远发展的各种行为活动总称。环境保护方法较为丰富,既包括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等,还包括相关法律法規。近几年,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保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保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1.2环境现状
我国环境现状可以用“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几个字来概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形式仍然非常严峻。因此,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加大环保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破坏表现形式
2.1土壤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相关调查研究,由于近几年过度开垦土地,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减少,土壤侵蚀现状较为严重。同时,由于人口大量增长,工业迅速发展,没有经过处理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土壤表面,使土壤受到破坏;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渗透,不仅影响土壤资源,还影响地下水,威胁人类生命安全[1]。此外,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增多,并随着雨水降落到土壤中,降低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并且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2.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严重
气温升高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虽然这些二氧化碳有利于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但是,其能引起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和农业。因此,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策略,积极研究节能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2.3地球生物多样性减少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虽然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森林、耕地面积缩小,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自然区域越来越小,导致生物失去原有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
2.4地表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工业大量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气体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使其漂浮在大气层中,并形成酸雨。酸雨对植物腐蚀性较大,影响植物生产环境,导致森林面积减少[2]。
3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探究
环境保护主要是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好社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制定环保方案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地球生物物种保护等,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3.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污水和垃圾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取环保措施、鼓励高耗能企业采取绿色节能措施,还要基于市场规律,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并有效落实,严格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在法律法规中增设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相关条例,实现法治化管理。
3.2培养公民环保理念,做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要落实以下两方面:第一,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防止环境日益恶化,为人们创造一个优良的生存空间;第二,实现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企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上述措施需要每个公民积极配合,并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提高环保理念。例如,4.22是世界地球日,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并与普法宣传工作相结合,积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其与学校、地方教育宣传体系相结合,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并纳入法律法规考试考核。特别是针对祖国新一代人才,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实践,对祖国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人们生活垃圾中,约有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有31%~45%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因此,在保护环境中,可以落实“变废为宝”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政策,其不仅能获得额外的经济价值,还培养了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4保护环境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引导,还需要各大企业和个人相互配合。在未来的环保进程中,环保制度和机制将更加完善,可行性越来越高,同时,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我国在加强落实可持续发展措施中,不但要加大环境立法力度,还要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有效落实环保政策,并将环境执法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环境刑事法律保护,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并积极落实以下政策。
5.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制度体系
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基础性目标,统筹兼顾城乡发展、统筹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国内外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相协调。同时,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此外,还要将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量、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融入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转变为了追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而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了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和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走高科技、高经济效益、低能耗、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彻底改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发展变废为宝再回收利用的产业结构,积极利用市场经济这只手,鼓励各行各业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并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促进循环经济普及和发展[3]。
5.3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积极配合,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活动,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例如,在千年峰会5周年之际,170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举行两次聚会,将具体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全面实现发展和目标做出贡献。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樹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制度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丁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