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杰
摘 要:文言阅读能力是高考语文的检测重点之一,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该把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结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没有文化方面的障碍,顺利完成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言教学 阅读障碍 文化积累 随文突破 专题讲解 可持续发展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的文言教学越来越功利化。许多学校的文言教学完全成为应付高考的技术性训练,完全割裂了文字、文学、文化、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文言文在教学中几乎成了“外语”课,既损害了文言的文化传承功能,也伤害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实也影响了高考成绩本身,因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2014年高考全国各类不同的语文试卷文言阅读选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教育的缺失必然造成文言阅读的障碍,并最终影响文言考试成绩。新课标卷(Ⅰ)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提到:“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本句要求学生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如果学生搞不清该句的意思,就无从划分,而要搞清楚话意就需要具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即中国古代的史官文化。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家,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史”,能够参与修史是一项重大的荣誉。因此宰相才会觉得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是一种耻辱,想方设法要把他调开。
福建卷摘编自明代张岳《小山类稿》中的《张祖传》,文章提到:“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虽然这句话没有被设计为考点,但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疑惑,到县里当“吏”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别人求之而不得,张祖为什么不接受。而且说“吾而吏耶?”言外之意他岂是当吏这样的人,对“吏”充满不屑。这就又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在隋唐科举制度出现后,通过科举获得官职是主要途径,为人们所敬重,其他途径则被轻视。唐以后“官”和“吏”明显分为不同的两个阶层,人们重官而轻吏,而且认为吏长期与百姓接触,常干坏事,“心术已坏”,又非科举出身,因此不可提拔为官。宋以后一但成吏便终生难以当“官”,《水浒传》中宋江就是典型例子。正是这种文化背景才会使张祖不愿当吏,因为一旦当了吏一辈子都是小吏。
四川卷选自《梁书·王筠传》,文章提到:“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和丁忧制度,就很难理解王筠的这种做法。
文字、文学、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忽视传统文化的文言文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文言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积累必要的文化知识,才能有助于文言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授课时随文突破。上课时讲清课文涉及文化知识,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又适当积累文化知识。古代文化知识面非常广,上至天文地理、伦理纲常,下至经济社会、风俗习惯无所不包。教师在讲授课文经典文章时应该有意识地把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有计划地讲解清楚,可以运用穿插授课的方法,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掌握。例如在讲授《鸿门宴》这篇高中经典课文,提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样的宴会座位安排时,就应该结合课文讲清中国古代的宴会礼仪文化,座位安排的尊卑位次,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此时人物的性格心态和天下形势,又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在无意识中帮助学生积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为将来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对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专题解读”。为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水平,教材也适当安排专题讲解,但课文涉及的范围太小、内容太少,不足以满足学习需要。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在文言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文化知识做归纳和概括,帮助学生对相关常见文化知识进行梳理,编制表格、进行系统掌握。例如古代纪日的方法和纪时的方法,古人纪日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法”。通常用“朔”(初一)、“望”(月中,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既望”(望之后的一天)、“晦”(每月最后一天)。在《赤壁赋》中就出现过“七月既望”一词。古代的纪时法有“五更”纪时法: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出现过“更定”一词:“是日更定矣”。例如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有吉礼,主要指祭祀神和祖先的礼仪如“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曹刿论战》中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有成人礼,即有关个人成长的礼节,主要是“冠礼”和“笄礼”。所谓冠礼,是指男子的成年仪礼,男子20岁行冠礼。笄礼则指女子的成年仪礼,女子15岁行笄礼。《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如古代忌讳文化:古人对“死”有讳称,帝王之死曰“崩”。《出师表》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名也为皇帝避讳,如《捕蛇者说》中的“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应为“民”,避李世民讳。教育与科举制度文化,如博士、教授等 ,《孙权劝学》中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等级制度,寡人、王、布衣;官职的设置及名称,侍中、侍郎、将军、大夫等。熟悉这些文化常识对学生学习文言有极大帮助。
第三,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文言学习和现代文学习有相同之处,要有较大的阅读积累,“书看多了,语文自然就好”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用到文言学习上却是较难做到的,因为文言和现代文不同,光靠学生自己可能读不太懂。因此少有学生会主动阅读文言作品,没有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更看不懂文言作品,也就更没兴趣。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定阅读文章,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与帮助,并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引导学生对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积累,使学生的学习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文言教学中关注文化教育,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又能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摒弃功利主义教观学理念,在高中文言教学中做到文字、文学、文化三位一体,无所偏废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周小红.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J].管理观察,2010,(17).
[3]李玉华.论传统文化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学刊,2007,(14).
[4]杨泽萍.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陈志杰 福建南安市侨光中学 3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