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从语体的角度,简要分析网络语言的风格特征及语体归属等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体 语体风格 语体特征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网络兴起之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迄今为止,网络已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个领域当中,并日益影响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民们在使用网络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特定的交际方式以提高交际效率,适应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些诸如“字母词、数字、符号、拼音以及缩略、扩张等的文字的多种组合”的新鲜的语言表达方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特定的语言,这类语言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互联网传播中发展极快,并逐步被运用到日常交际用语中。
作为新兴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从语体的角度,简要分析网络语言的语体归属及其风格特征。
二、国内网络语言语体研究现状
在国内,网络语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中,以“网络语言”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可见,从2000年到2015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就多达1800多篇,且大多数是在探讨网络语言的成因、构词特点及其规范化。但是,以“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却仅有74篇相关文章,研究也仅限于对网络语言语体特征的总结和归纳上。关于网络语言语体的归属与界定问题,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例如:
(一)书面语体
于根元教授(2001)早在《网络语言概说》中指出:“从总体上看,网络语言的语体是口语化的书面体。”
(二)口语语体
孙鲁痕(2007)认为:“网络语言和书面语体的交际环境差别太大。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2]化长河(2010)认为:“网络语言不是口语化的书面体,而应该是书面形式的口语语体。”[3]
(三)新型的特殊语体
1.书面语体与口语语体的综合体
吕明臣(2004)指出:应该将“网络语言认定为一种语体——区别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种新型的语体,可以称之为网络语体。”“综合了传统书面语和口语,形成了自己的语体特征。”[4]于艳平(2006)认为它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综合了传统书面语和口语的独特语体。”[5]
2.介乎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之间
李军(2005)认为:“网络语体是介乎口头语体与书面语语体之间的一种语体类型。”“网络语体与口头语体比较接近……又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书面语体的特点。”[6]
3.独立的新型语体
吴芳芳(2012)认为网络语体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具有全民性,“是一新型的语体,而不是社会方言”[7]。闫伟(2012)认为网络语言应被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语体。[8]
综合上述不同观点可知,学术界对于网络语言的语体类别日益关注,研究也逐步深入,但对其具体的归属问题,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三、网络语言的语言风格特征
王伯熙指出:“所谓语言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材料(语言要素)进行交际时,由于受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任务(即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制约,或由于受不同的交际者的秉性、素质的制约,而采用各不相同、独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的系列。”
网络是新时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但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在自由开放的网络交流环境中,人们可以自由平等地发表言论。为了更迅捷地在网络中沟通思想,人们在不影响交流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表情达意,这些语言材料的组合形成了网络语言独有的语言风格特征。
(一)创新性
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由于网络使用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标新立异,追求创新,且不愿受太多现实生活中的束缚(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为了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创造”一些现代汉语里没有且意思复杂的语言形式。近几年,大量网络流行语的涌现与使用,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刷屏”指用重复的句子把聊天或论坛的一页刷一遍,以清洁版面。
“斑竹”也称“板猪”“版主”,指论坛版块的管理人员。
(二)形象性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网络使用者借助键盘上的各种特殊符号、数字、字母,根据表达需要进行排列组合,并用它们代替文字,以形象地表达某个动作、神态,传递某种情绪,使表情达意更加具体生动。例如:
“T_T”表示流眼泪的样子。
“:p”表示吐舌头。
“(^o^)”表示欢喜。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大量聊天系统自带的表情图标,有的是笑脸(大笑、偷笑、坏笑、憨笑),有的是手掌(握手、抱拳、拳头),等等。近期又出现了很多不同主题的表情包,诸如“暴走漫画”“嗷大喵”之类的生动形象、有趣传神的卡通式脸谱,使网络交际更加直接。
(三)简洁性
网络交流是双方或者多方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为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快捷的网络交流决定了网络语言的简洁性,简洁有利于记忆和传播。为了提高交流速度,用词简洁、输入快速,成为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网络交际中,一些汉语中原有的固定的音形义联系被打破,结合成新的音形义的表达,主要表现为语词使用的缩略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语、句子缩略:“喜大普奔”,也作“普大喜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然并卵”,是2015年的网络新词,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缩略,表示一些事物看上去很复杂很高端,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或者得不到理想的收益。 2.字母缩略(汉语拼音、英文缩略):GG(哥哥)、RMB(人民币)、BF(boy friend,男朋友)、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等等。
3.谐音缩略(数字、字母缩略):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IC(I see)、CU(see you)、F2F(face to face)、B4(before),等等。
4.合音缩略: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表(不要)、宣(喜欢)、造(知道),等等。
诸如此类的缩略类新语大量产生,它们以简单的两到四个字符,表示一句或者几句话的意思,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因此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受欢迎,并被大量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四)幽默性
幽默性是网络语言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营造出轻松幽默的网络空间。这种特点主要依赖于不同的修辞手段。
1.比喻
“青蛙”:比喻长得很丑的男人,像青蛙一样腆着肚子,鼓着眼睛。
“恐龙”:比喻长得难看的女人,像恐龙一样不会温柔,一出现就把别人吓跑。
这两个词能立刻使人想到丑陋、恐怖的动物,用来形容人的长相,都具有很强的贬抑效果。
2.仿拟
2014年3月31日,马伊琍微博回复文章出轨事件,写道“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紧接着网友便纷纷跟帖如下:
“吃饭虽易,减肥不易,且吃且珍惜”“学习虽易,考试不易,且学且珍惜”“创业虽易,赚钱不易,且行且珍惜”“读研虽易,就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又如:电视剧《甄嬛传》的台词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称为“甄嬛体”,为广大网友所效仿:
“想如今我的身量儿自然是极好的,修长的身型儿加上标准儿的细高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再长高些,虽会显高大威猛,倒也不负恩泽。”
“说人话!”
“我想再长高些。”
(五)时代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热点事件,这是一种充分显示草根力量的传播现象。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勾勒出了中国的时代表情与社会生活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不同侧面,使得传播的内容和话题一定程度上中心化与权威化。例如:
“蛮拼的”:2014年年度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之一。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在发表中国新年贺词时强调,干部“蛮拼的”。用“蛮拼的”这个高度大众化的网络词语表述一年来干部的基本工作状态,既接地气,形象生动,又时髦贴切。并进一步指出“让‘蛮拼的’成为干部新常态”。
(六)低俗性
网络是一个虚幻的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其匿名性更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于是网络中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低俗的语言。2015年6月2日人民网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产生有以下几种途径:
1.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产生。如“草泥马、尼玛、我擦”等。
2.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如“艹、我屮艸芔茻”等。
3.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如“碧池(bitch)”“逼格(bigger)”“滚粗”“特么的”等。
4.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如“屌丝”“矮矬穷”“绿茶婊”等。
另指出,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而官员、城管、专家、医生、警察成为所谓的互联网“黑五类”,在历次公共事件中,这些角色往往成为网民口诛笔伐的对象。
综上,网络语言的风格特点是集创新性、形象性、简洁性、幽默性、时代性以及低俗性等特点于一体,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四、网络语言的语体归属
胡裕树指出:“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功能、不同题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语言特点的体系。……每一种语体均系适应人类社会交际需要才产生,都有着表现自己语体特点的不同的语言材料、语言手段。”[9]网络语言是以网络空间为背景,适应网络交际而产生的一系列语言,对其语体的归属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见解。
由前文提到的国内网络语言语体研究现状可知,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网络语言的语体界定大致有三种看法:书面语体、口语语体、新型的特殊语体。但是对其具体的归属问题还未能形成统一意见。
长期以来,我们对语体最普遍的划分方式是张弓的“两分法”,即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张弓指出:“口语语体为社会日常生活服务,……这类语体通过口语形式进行交际,典型的形式是‘面谈’。酝酿语言的过程较短,说话要见景生情,随机应变,要能迅速地调动语言的积极因素。……这类语体的语言,平易、自然、朴素,生动活泼,类型多样,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10]
关于书面语体,张弓指出:“书面语体,通过文章形式进行交际。酝酿语言的过程比较长,文章有思索推敲的时间,有修改的机会。……这类语体由于说话人、作者和广大的读者听众不是直接地接触,所以就需要充分考虑表达的规整性、严密性。……这类语体的语言,表达形式要清楚、规整,要修饰加工。”[11]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通过显示器输入的文字进行交际,单看其呈现的文字形式,具备书面语体的“可读性”特点;但其在网络上的交流又类似跨越时空的“面谈”,聊天双方可以不受时空的阻隔和限制,随意地交流,具备口语语体“口语化”的特点;另外,网络语言还有其独特的语言组合与构建方式……对比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内涵与特征,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归为口语语体或书面语体。
许钟宁认为:“当人们在感到恪守语体常规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往往突破传统言语体式的束缚,越出语体风格规范的框架,有意识地吸收别种的语体手段来满足自己的交际需要和审美需求,从而产生出一些新的表现形式,这种现象就是语体的交叉渗透。……通过语体的交叉渗透,创造了新的语言表现形式,丰富了语体的表达系统。”[12] 由于网络交际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也不同于文章形式的交际,网民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会突破传统口语语体及书面语体的规范与束缚,大胆地求新求异,通过不同语体的交叉渗透(例如“甄嬛体”),创造出大量满足表达需要的语言的新形式。
因此,网络语言既不应该描述为口语化的书面语体,也不应认为是书面形式的口语语体,网络语言的语体是适应网络这种特定的交际领域、交际功能的需要而形成的语言特点的体系,它具备口头语体“口语化”和书面语体“可读性”等特点,渗透了其他语体的部分语言要素和语体手段,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语体的新型语体,姑且称之为“网络语体”。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网络语体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语体的新型语体,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对这种新型语体的特征及发展情况,还需与时俱进,深入研究。
注释: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孙鲁痕:《网络语言——谈话语体的网上功能变体》,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3]化长河:《网络语言的语体风格新说》,语文学刊,2010年,第9期。
[4]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于艳平:《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及语用功能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6]李军,刘峰:《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7]吴芳芳:《网络语体特征及语体渗透》,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8期。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8]闫伟:《网络语体层级体系的经济性特征探析》,大家,2012年,第2期.
[9]中国华东修辞学会:《语体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0]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1]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2]许钟宁:《论语体的交叉渗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卢凡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院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