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冲破传统教学羁绊张扬自主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型模式研究与实践

  • 投稿百花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10次
  • 评分4
  • 58
  • 0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 亓学亮

摘要:现今,长期应试教育残存的一些不良观念还或多或少影响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先教后学,练习不休的现象仍主导着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得到真正落实。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并理解数学课程,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概括出可供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型研究;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12-0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乃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 “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 “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 “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 “用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要求教师在思想上、做法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自2012年12月份开始,针对目前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及莱城区教研室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注:此处指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下文同)提出了打造生态课堂,让课堂“有趣、有情、有序、有效”,把课堂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孩子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当前课节少、时间紧、任务重、效果差的课堂教学现状下,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课题研究组全体数学教师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我们利用每周三“半日教研”活动、学生离校后的一段时间甚至随时随地进行教研,如走进名师讲堂观察课堂等。确定了研究课题“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探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自确立了课题以来,课题组的教师们阅读了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以及一些关于课型研究的文字,并且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把概念课、计算课、公式推导应用课、解决问题课、综合实践课这些类型的课归结为自主探究性课型。这一课型如何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自主性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确立了“单元感知,自主预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体验,合作探究—针对练习,巩固提高—畅谈收获,课外拓展—课后实践,自主整理”的课堂教学模型。

一、构建“自主预习”方法,培养“自主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

建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造“有情、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得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想学、想问、想练的求知心态,课上教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能很好地领悟,这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目标。教师预先编写好学习方案,课前点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并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在预习提纲中,有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出来,有的问题可能还不太明白;同时,在预习作业中,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会解决,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无法解决,要求学生在不懂之处做上标记,留待课上解决。

2.具体过程。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也可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尤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做好问题的记录。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例如,教学五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时,可以指导学生这样预习:①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一个钟表。②浏览、精读课本,对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进行圈、点、勾、画。③动手拨一拨,理解24时计时法。从中也观察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举例:如15时就是下午3时。④对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思维空间里,也可把自己查阅的知识收集在思维空间里。

预习提纲可以简单地设计为以下几步:①自学课本。阅读课本,进行圈、点、勾、画。②做好记录。对重点、难点进行自主探究。对已经理解的、有疑问的记录在思维空间。③自主练习。④重点知识巩固。

“单元感知,自主预习”这一环节,学生既能回顾旧知,浅尝新知,对新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也会有很多的疑惑,提前体验新知。这些见解和疑惑既能给学生带来收获的兴奋,也会让学生对新知学习充满好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设置了悬念。

二、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环节可从故事、谜语、有趣的生活事例引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在有趣、自然的环境下进入课堂。“自主体验 ,合作探究”环节我们重点把握了要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掌握”。“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本环节还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这两点是过程体验。第三,要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第四,要学以致用,大胆实践。如学习了“小数的认识”一节课,让学生测量课桌长、教室长、课本宽……,也可让学生调查超市物品价格的特点等。甚至可以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例如,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给学生出一道题目:一张桌子坐8人,两张桌子坐12人,三张桌子坐16人,……m张桌子坐多少人呢?让学生体验探究创造找出规律。这两点是自主应用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从思想上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变化非常大,养成了自主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性提高了,问题意识增强了,学生之间也有了初步的互助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也能学以致用,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总之,“自主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体验 “自主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潘永庆.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J].教育研究,2006,(12).

[2]潘永庆.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与认识[J].当代教育科学,2006,(14).

[3]于梦军.教师在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角色转换[J].数学教学通讯,2008,(3).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