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72次
  • 评分4
  • 43
  • 0

文/罗子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叶圣陶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处处切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气氛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的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就要建立起与创造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友好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以平等、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百分数”,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话音刚落,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怎样读、写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等一系列的问题。你看,学生的求知欲望多么强烈!这样,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只起个顺水推舟的作用,很自然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创造出新的“产品”。而是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学生表现的创新,是他们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尽管这对老师来说是早已熟悉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独特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出现的新课题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创设既靠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情境,让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并且从动手、动脑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再启发引导: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这种转化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一段圆柱形的萝卜,刀子,圆规,量角器)先研究一下,看能否找到求圆柱体积的方法。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终于化圆为方,化曲为直,自己解决了问题。不但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肯定独特见解,鼓励“异想天开”

所谓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因此,课堂上对敢提异议,敢大胆发问的同学,教师要加以鼓励,决不能因其所提问题不合常规而否定他们。我们要善于引导启发这些学生,使其为异想天开的问题找到科学的依据,做一个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新能力学生的“伯乐”。

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课上,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为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一般学生能这样解答:(5×4-8×2)/2=2(分米);5×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有些学生又想出5×2-8=2(分米),从这种解法中一生又想出一种解法:5-(8-5)=2(分米)。当许多学生对这一做法产生怀疑时,这位学生这样解释: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8-5=3(分米),就从另一边里拉来3分米,另一条边剩下的长度是5-3=2(分米),就是长方形的宽。这位学生刚一说完,教室里便响起了热烈的响声。

四、加强小组讨论,培养创新意识

记得一个寓言中写到:“狐狸懂得许多各种各样的知识,而刺猾只懂得一点,但是很高深的知识。如果创造性集体不是乱凑在一起,那么就应当把狐狸和刺猜联合起来,即把学识广博但深度不够者与精于一门但又缺乏思维全局者联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加强小组讨论,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如:在圆柱表面积的练习课上,可以这样设计:上节课学习了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先来找出实际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然后每个小组再选出精彩的题目在班里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联系实际编出了自己的题目,并在小组里交流、解答。因为小组学生水平不同,所以编出的题且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提出的难度较低的题目在小组内就解决了,很多组慢慢地都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上。如:一生说:“有一个圆柱形木桩,把它平均分成2半,(并用手演示横切圆柱),求一半圆柱形木桩的表面积是多少?如果是纵切呢?”同学们把小组内选出的精彩的题目进行了交流,学生创造思维的大门完全打开,这时学生完全处于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之中。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