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雯尔
【摘 要】 数学低段教学在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策略和方法上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语言单调,学生听而不闻,司空见惯;教师评价语言笼统或太含蓄太委婉,没有针对性,不能真正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中进行优化课堂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并结合低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评价用语手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低段;数学教学;激励性语言
过去的教学在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策略和方法上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语言单调。学生听而不闻,司空见惯。二是教师评价语言笼统或太含蓄太委婉,没有针对性,不能真正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上这些现象造成了“学习兴趣淡化”的困境,为防止和克服这此不良倾向的有效手段就是优化课堂评价语言的策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结合本校实际,笔者选择了“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激励性评价用语策略这一小课题研究”。
一、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激励性评价用语的途径和方法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或反思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反馈快的特点,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因此,口头评价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体态评价
体态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达出信任、鼓励、赞赏的信息,从而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的体态语言相当的丰富,可以用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可以用摇头、提醒的目光等方式表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否定与制止。
3.符号评价
符号评价是指教师运用师生约定的符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如给学生板演的题目打上“√”或“×”,给较为简捷的解答方法打上一颗“☆”,给富有创造性的解法打上三颗“☆”等。这种评价方法较前两种而言,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运用恰当,则更具激励作用。
二、小 学数学低段课堂激励性评价用语的策略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
成功的课堂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师生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身心轻松,思维活跃。这样的氛围,正是课堂激励性评价所需要的。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低段课堂即时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把握激励性评价的时机
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因此时机的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课堂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时,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情景2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一课,当课程进行到“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厘米米作单位?”这一部分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对于生活实际还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当第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的时候,笔者首先向他投去了一个信任的眼神,之后用手势给了学生一个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信息,当学生用极小的声音回答出“我们在测量手指的宽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后,用很紧张很小心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对他的答案的肯定或否定。
抓住这一契机,笔者用热情而又极其夸张的口气说:“我怎么没想到测量也是手指的宽度用厘米作单位的呢?你的回答不但开拓了我的思路,更为同学们拓宽了想象的空间。”简短的评价使那位同学满脸自豪地坐到了座位上,也正是这简短的评价带来了同学们争先回答问题的活跃课堂,就这样,学生在热烈而有序的教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实施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低段孩子的学习起点差别较大,因为孩子们学前教育不尽相同,因此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建立信心、不断进步。这样才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情景3有这样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公园里下午来了25名游客,比上午多3名。公园这一天一共来了多少名游客?”随着一名同学的答案出现在黑板上:25-3=22(人),下面坐着的同学都哈哈大笑,而到黑板板演的同学也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做错了,紧张得涨红了脸,眼泪含在眼圈里。
此情此景又怎能让教师再对这个同学做出斥责,笔者先用手势缓解了一下学生的笑声,随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同学们不要笑,某某同学,你没有做错,只不过你还没有写完,你再仔细检查一下,你一定可以的,是吗?我相信你!相信他的同学给他掌声!”听了我充满关心、安慰的话语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平静下来又认真地读了一遍题目。经过简短的分析他终于他把这道题解对了:“25-3=22(人),25+22=47(人)”,而且,笔者可以看到回到座位上后他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事实证明,除非经常给小学生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否则他们只为最终的奖励而长期努力是不现实的,小的但又经常的表扬,比大的但极少的奖励更具诱因价值。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课堂上运用激励性语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2]《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有效的学生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译.2012年
[4]《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作者单位:杭州市树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