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亚男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的数学作业效率更有针对性,为了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好数学这一课程,采用分层次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分层作业布置的具体方法
每一位孩子都有其的个性,不管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在学习能力与智力等方面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应全盘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他们的个性,进而设置出符合各个水平阶段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我们可以将学生水平大致分为三个阶层,即A、B、C这三个层次。其中,A层表示接受水平、学习态度、思维能力都比较强,能够自觉独立的思考问题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的学生;B层代表那些学习水平、思维能力及接受能力中等的,能够比较自己的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中等的学生;C层表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很难独立自觉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低的学生。结合这三个层次学生的特性,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布置给A层的学生的作业,应关注提升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及课外知识的延伸,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促使他们“跳一跳”,进而升华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B层学生的作业布置可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深化与运用,针对教学中的习题进行练习与巩固。并且,激励这一层次学生向A层进行突破;而在C层学生的作用布置时,应注意作业难度不要过大,可适当地降低要求,主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消化,选择反复练习的办法让他们加深对常规的解题思路记忆,同时,鼓励其向B层靠近。
二、准确把握学生现状,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准确把握学生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分层作业布置也有效果,才能使每一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了解的情况下将全体按照以上的分层方法将全体同学分为A、B、C三层后,然后设置符合学生水平发展的题目。
譬如:在对“圆柱体体积”一课的内容教学完之后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层次作业:
A层学生的作业:①一栋建筑一共有9根圆柱形柱子,它们的为10米,横截面的直径为65厘米,如果每一平方米的喷漆费用是0.8元,请问一共花费的喷漆费是多少?②一根圆柱形木材的侧面积为471平方厘米,高为15厘米,试求它的体积。
B层学生的作业:①圆柱形积木,长为10厘米,底面的半径是6厘米,求该积木的表面积。②一根长是8米的木材,锯成四段之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求该木材的体积。
C层学生的作业:①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8厘米,求该圆柱体的表面积。②用铁皮做一个无盖水桶,底面半径为7厘米,高是8厘米,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可以给每以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出相应的练习、发展与冲刺的机会,可以更有效地让全体同学在作业练习当中汲取数学知识,以及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
三、在分层作业的基础上,适当提升作业全面性
在对分层作业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顾虑到数学作业内容的全面性,应包含简单性的基础习题,同时还应有注重理解性的习题以及灵活度相对较高的习题,应让这三方面的内容得当搭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作业的过程中都能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与能力。比如在对《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的内容学习完以后,应在保障作业的全面性的基础上,再适当科学地减少A层次学生机械式地基础题的反复练习,让其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对课外知识进行研究或者是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即保障了作业的全面性,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优等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对于B层次的学生作业,可以在他们的基础知识得到深化与巩固之后,适当布置一些难度中高层次的习题,全面性的作业布置,即训练他们的意志,并且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加积极;C层此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难度较低的作业进行训练,但是筛选式地布置一些中高难都的题目给他们做,也可让他们更具斗志,学习起来更有活力。
四、分层次评价学生作业
当学生已经根据要求完成了数学作业之后,教师还应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相应的评价,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的数学作业给出评价,要让作业评价对学生有促进作用,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并且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及所做的努力,进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作业也要做到能让老师能够一目了然,要求能在学生的数学作用本中看到他们在近段时间里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在了解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之后,相应地重新分层及重新安排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作业,促使他们更快进步。
总之,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照顾到小学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不仅课堂教学应追求完善与精进,在数学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应更显成效,让改革更彻底,效率更显著。分层作业布置,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阶层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数学作业,使学生的学业与身心同步发展,顺利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