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学具运用

  • 投稿牛正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43次
  • 评分4
  • 83
  • 0

在新课标下,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趋势。学具的运用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参与,它伴随着操作活动走人了数学课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运用学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是感兴趣的材料和操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易识记,并且主动去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强记忆材料的直观性,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对称”时,我事先准备好了许多五彩缤纷的蝴蝶图片,每人一只,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图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来发现问题。很多孩子通过观察,动手随意折,发现可以对折,对折后完全重合,左边和右边是一模一样的,从而深刻理解了对称含义。学生被漂亮的蝴蝶所吸引,很乐意去玩蝴蝶,去折蝴蝶,慢慢地就得到了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牢固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

二、学具的运用,可加强学习的正迁移,有助于理解数学算理。

“为迁移而教”是当前教育的流行口号。学具的特殊作用,为学习的正迁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带着兴趣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自己的概念,弄清算理。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合起来的意思。我让学生摆2堆小棒,然后把2堆小棒放在一起,理解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又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让学生摆小花,边摆边数到9,再加1朵是多少呢?从而得到新的数字“10”。这样就以已学的数字1-9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认识到9加1是10,9的后面一个数字是100。

三、运用学具,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语》记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J啡不发”。所谓“愤”,心求通而未得:“徘”,口欲言而未能。就是说不到学生想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而又感到困难时,不要去点拨他。通过学具的运用,使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力去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教学“对称”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猜测这个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有的说2条,有的说4条等等。为了证实一下谁的想法正确,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折一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从而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同时我让学生在对折的彩色纸上任意剪几下,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学生很乐意地剪起来,并且凭自己的想像剪下了许多对称图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及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四、学具的运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原来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而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到智、由智到德的一系列转化的主体。利用学具的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想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想摆几个就摆几个。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的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有的摆了3把小伞,用了巧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从而来认识乘法。在教学“画角”中,我要学生用一副三角板画一个120度和巧度的角,首先要学生回答在一个三角板中有没有这样的角,那没有又该怎么样来找。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作画。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人了个别组的讨论。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地学习知识。教师适当地引导和参与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最新的课改思想:教学要“以生为本”。

五、学具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

科技的发展,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听取他人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小要培养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4个孩子合作,组长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另外的组员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这些卡片合起来必须组成10,然后齐声说几和几组成10,拿得最快的当队长,继续游戏。这样,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气氛中相互帮助、相互鞭策。

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教学强调的一个方面。而学具的运用,让学生摸、折、剪、拼、画、测量、闻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学具的运用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帮助学生感知事物、形成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作者单位:贵州省余庆县三星小学)